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1)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指什么?(2分)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 (4分)
[材料二]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2002年9月,?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两段材料皆据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分)
(4)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不得照抄原文)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共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6分)
参考答案:(1)第一个五年计划或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大办工业或大炼钢铁。? (2分)
(3)措施: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经济 技术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 (2分,其它表达,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国际因素:20世纪50年代;?“冷战”及两极格局的影响,尤其是美国的威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分,每点1分,其它表达,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及知识经济的发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影响。 (2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其它表述,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共产党解决和实现国家工业化过程忠的曲折探索命题。注意从材料中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注意培养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当时渔业高产丰收? B经济建设速度惊人
C 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D 当时经济发展全面繁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从题干时间“1958年”结合图片内容即可知道是讽刺“大跃进”。故选C。A项明显错误,当时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困难;B项错误,经济建设速度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项明显错误,当时处在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
点评: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以高指标、共产风、瞎指挥等作为特征,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此外,大跃进运动的消极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作者的特约稿,评论道“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齐推翻。”——选自《文汇报》2006年5月1日
材料二: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曾两次途径上海,总共停留不到三天时间,但其犀利的眼光对上海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写到“(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他们好像是受折磨的、鲁钝的、不开化的民族,而同他们国家的伟大文明的过去好像毫无关系。……他们是顽强的民族……也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到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
——选自《文汇报》2006年5月1日
(1)材料一中的“旧科学的概念”、“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分别指什么?(2分)
(2)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近年来的革命事件”是指什么?(2分)
(3)为何在爱因斯坦眼中中国人地位如此低?(2分)表达了爱因斯坦的怎样的感情?(1分)
(4)某中学想搞一个《崇尚科学·爱因斯坦与上海》的大型主题活动,你认为应该怎样去搜集资料?(3分)
参考答案: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提出相对论开始了物理学领域的革命(2分);五四运动(2分);爱因斯坦途经的是上海租界,租界是列强的国中之国(2分);对中国的深切同情(1分);文献(当年报纸、著作、日记、档案等)、访问调查(爱因斯坦的见证人等)、借助网络(任三,3分)。
本题解析:(1)“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是指他在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贡献——相对论的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旧科学的概念”当然就是指牛顿的经典力学。
(2)从“20年代初”、“近年来”等关键词可判断出该革命事件。
(3)20年代初的上海就是帝国主义各国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据点,从他的认识当中可以判断其感情的倾向性。
(4)充分运用多种媒介形式进行查找。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三条内容,不论在《共同纲领》还是在1954年宪法中都有规定,所以不符合发展的要求;在《共同纲领》中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在1954年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性质。故选D项。
点评: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题意,找出“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综合所学知识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日伪政权采取的措施中,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的是(? )
A.“军事管理”方式
B.“委托经营”方式
C.控制和垄断金融
D.物资管制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物资管制制度,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