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2年4月,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所进行的努力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鸦片战争后,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并且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他们学习西方是在肯定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的前提下进行的。中日甲午战争后,以康、梁、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反专制、兴民权、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几乎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开始了革命实践。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则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点评:本考点还可以考查对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及评价的理解: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这首描述北京近代社会的竹枝词,反映了
[? ]
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
B.皇族内阁建立
C.民初政局的混乱
D.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帝国主义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A.阻止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B.促成南北和谈,谋求中国统一
C.避免中国出现南北两个政权
D.“严守中立”,博得好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帝国主义对待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取决于在华利益的维护,辛亥革命的目标是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这明显与帝国主义侵华目标相悖。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机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晚年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了重大的进步
B.都建立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都主张改变中国的政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孙中山晚年在思想和行动上有了重大的进步,如接受共产国际的帮助,同意和共产党合作等。而康有为晚年在思想和行动上仍然坚持君主立宪制,成为保皇派。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的演说中提到“由于我们的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从中可以分析出:
A.孙中山已正确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源
B.孙中山认识到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孙中山认为革命军应是政治、军事并重的新型军队
D.孙中山否定了革命党的历史功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孙中山的演说中认识到没有革命军是革命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