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1916年起中国开始了一场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论战。首先发表文章抨击新文化运动的是?
[? ]
A.杜亚泉
B.章士钊
C.梁启超
D.梁漱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西方各国推倒了君主与贵族专制,“建立了民主的社会”,……强调人类的平等、博爱与自由,,因此它是真正区别于古代的“近世文明”;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仍旧停滞于宗法专制的封建社会阶段,其文明未脱古代文明之窠臼。
——《陈独秀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杜亚泉和陈独秀关于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主要观点。(7分)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杜:吸取西洋文明,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本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东西方文化应该取长补短,融合调和。(4分)
陈: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文化,而代之以西方文化。(3分)
(2)杜:认为西方文明的缺陷导致世界大战,反对盲目崇外;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弥补西方文化之不足。(4分)
陈:封建伦理道德违反自由平等的原则,与民主共和不相容;中国文化在当时落后于西方文化,无法融合。(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可以概括出杜亚泉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可以概括出陈独秀的主要观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陈独秀认为,共和立宪制度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这与纲常阶级制绝不相容,二者存其一必废其一”可以概括出杜亚泉和陈独秀观点不同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是指()
A.主张民主和科学
B.坚持反封建
C.倡导学习西方
D.反对尊孔复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就四个选项来讲,A、D两项都是新文化运动所特有的,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因此首先应予以排除。就B、C来讲,倡导学习西方仅是三者内容之间的联系,而坚持反封建则是三者本质的相同点,因此,B项应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民主共和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以看出主张改造国民的思想文化;依据所学知识,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选D。A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B、D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