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8年,苏联政府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的粮食和农具被没收,并被判处徒刑。这种做法直接违背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精神
B.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农业集体化的精神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精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就是
[?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
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
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
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1)为什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则认为“是痛击我们的”?
(2分)
材料二? 1933年3月9日,国会颁布《银行紧急法令》、《存款保险法》;1933年6月16
日,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7月5日,政府颁布了《全国劳资关系法》;1938年
2月16日颁布《农业调整法》;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国会的《社会保障法》;
1933年5月18日,颁布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
经济……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是怎样“使市场
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的?(3分)
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
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据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前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这给
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1)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的原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利
用市场发展经济。西方人士觉得“是痛击我们的”原因: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向社会主义过
渡。
(2)背景:爆发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解决危机。(4分)罗斯福通过法律形式,
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干预(6分)(列举新政内
容也可以)
(3)转变:由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转变为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分)开创了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世界经济理论的变革,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4
分)
(4)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国经济政策,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式考查了苏、美两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第二问考查罗斯福新政背景和内容;第三问考查
学生罗斯福新政特点及影响;第四问相对开放主要从经济体制变革与生产力相适应和生产关
系调整与生产力相适应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借鉴的角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右图反映的是在某个时期,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喀琅施塔一部分水兵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不要共产党参加的苏维埃”等政治口号。这反映的是

A.布尔什维克尚未能掌控苏维埃
B.克伦斯基政府抵制列宁的《四月提纲》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人们的反对
D.人民反对强制加入集体农庄的做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及评价可知一方面,它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非常措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起了工人与士兵的不满。故此题选C项
点评:注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对比掌握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新经济政策(1921)
背景
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
俄国地主、资本家叛乱
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寻找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余粮收集制农民极大不满,水兵叛乱)。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企业收归国有;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代替企业收归国有
商业
实行贸易国有化;
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取代贸易国有化;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等
按劳分配代替实物配给制
特点
三年内战时期的非常举措
根据国情,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
1920年,战争取得胜利——巩固政权
经济恢复,政权巩固,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列宁的《四月提纲》为十月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是因为它
[? ]
A.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
B.明确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指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
D.确定举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