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关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B.都激化了阶级矛盾
C.都因慈禧太后阻挠而归于失败
D.内容相似,实质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改革封建专制体制,发展资本主义,而清末“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内容中与近代化进程相悖的是
A.成立文部省
B.建立三级教育体制
C.灌输忠君思想,效忠天皇
D.教学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材料中错误的表述是参加者,故选C。
点评:“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4分)
(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分析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4分)
(2)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
(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4分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