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判断题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出现以下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 ]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材料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中关于教育对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可用我国经常使用的哪些宣传口号来形容?
(2)邓小平和江泽民论证教育重要性的逻辑思路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
?比较项目 国 别
| ? 首次核试验年代
| 试验 次数
| ? 备?注
|
美?国
| ? 1945
| 1032
| ?
|
苏(俄)
| ? 1949
| 715
| ?
|
?英国
| ? 1952
| ?
|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次数
|
法国
| ? 1960
| 210
| ?
|
?中国
| ? 1964
| 45
| ?
|
材料三?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3)我国是如何利用核能的? 结合材料三说说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判断题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在21世纪重塑中华民族的辉煌,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
A.百家争鸣?
B.“文化大革命”
C.科教兴国?
D.百花齐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