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北京某区葡萄酒庄分布及某酒庄生产示意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该区酒庄分布区被法国专家誉为最适宜葡萄酒生产的地区。多数酒庄分布在沙土地带,采用人工除草和生物防虫,许多产品达到国际“有机认证”。酒庄聘请中国农科院专家和国外著名酿酒师指导。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区的地势特征。(3分)
(2)概括该区葡萄酒庄产业的生产特点。(5分)
(3)结合材料,简析该酒庄分布区成为最适宜葡萄酒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1分);西北部地势起伏大,东南部地势起伏较小(2分)。
(2)葡萄种植、加工(酿造)和观光等产业为一体(1分,只答1项不得分);
(庄园化)大规模经营(1分);生态农业(有机生产)(1分);
技术水平高(1分);商品化生产(自主销售)(1分)。
(3)地势较低,热量充足;远离山地多雨区,光照充足;沙质土壤,昼夜温差大;
地形起伏小(平坦),便于耕作;临近河流,水源充足。(答对3项得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中的河流流向判断,图示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图中等温线判断,西北部等温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东南部等温线稀疏,表明地势起伏较小。
(2)读图可以看到,该区葡萄酒庄负责葡萄种植、加工(酿造),酒庄内有俱乐部,说明有旅游观光活动。所以生产特点有集种植、加工、观光等产业为一体,实行(庄园化)大规模经营。种植过程中采用人工除草和生物防虫,许多产品达到国际“有机认证”,表明该区酒庄是生态农业,技术水平高。图中的自主销售,表明是商品化生产。
(3)结合前面分析,酒庄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势较低,热量充足。地形起伏小,地势平坦,便于耕作。离山地多雨区远,明天多,光照充足。沙质土壤,昼夜温差大。图中可以看出,酒庄分布多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总之,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分析,本区都最适宜葡萄酒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

(1)宁夏北部海拔小于1500米的地区为枸杞种植适宜区。分析该地区利于种植枸杞的自然条件。(6分)
材料二 近十年来,宁夏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大力发展枸杞生产,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使产量不断提高,并建立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开发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等十大类、50多种特色产品。“枸杞经济”在宁夏已初具规模,如今的宁夏枸杞市场已拓展到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依据材料,简述宁夏枸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
(3)说明宁夏“枸杞经济”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大于等于10°C的积温数值较高(读出具体积温值可得分),热量条件较好;(1分)
光照条件较好;(1分)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枸杞糖分积累。(1分)海拔较低(或地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1分)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1分)临近黄河,有灌溉水源。(1分)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分)科技水平提高;(1分)市场需求扩大。(1分)(必须有表示变化的词语)
(3)实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1分)调整了当地的经济结构;(1分)增加了就业机会;(1分)创收创汇(或增加收入);(1分)推动了经济发展。(写出其中三项即可,每项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宁夏北部大于等于10°C的积温多大于3000°C,数值较高,热量条件较好。根据降水量数值看,约在200mm左右,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枸杞糖分积累。北部地区海拔较低,从图中看位于黄河沿岸的宁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临近黄河,有灌溉水源。这些都是有利于枸杞种植的自然条件。
(2)读材料二,政府投入2亿多元,表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培育优良品种,开发多种特色产品,表明科技水平提高。产量不断提高,市场拓展到40多个国家,说明市场需求扩大。这些社会经济条件,导致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宁夏“枸杞经济”的发展,对产品实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调整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增加了就业机会。为当地创收创汇,增加人们的收入,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6分)根据图甲、图乙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甲所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指出歌谣所反映的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4分)
(3)比较图甲中我国青海省和图乙中C地种植业生产类型及气候条件的差异。(10分)
(4)图甲中B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西北粮仓”,B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6分)
参考答案:
(1)积温由西南向东北(西向东)递增;兰州以西积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原因: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黄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海拔高低)(6分)
(2)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天气多变;地势起伏大;植被垂直地域差异明显(任答两点得4分)
(3)(10分)

(4)(6分)
过度引水灌溉,消耗大量水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2分);土地荒漠化加剧(2分);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壤次生盐渍化)(2分)。
本题解析:
(1)由甲图可以看出整体上等积温线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兰州以西高于周边地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地形和地势的的影响,西南部主要为山地,兰州属于黄河河谷海拔较低。
(2)由古诗“一日须携四季装”和“山下百花山上雪”可以得出该地气温日较差大,地势起伏大,垂直自然带变化显著。
(3)青海省位居内陆降水稀少,地势高,热量不足,因而种植农业多在河谷地带,属于河谷灌溉农业;由乙图经纬网可知该地区为美国西海岸,属于地中海式气候,热量充足,但雨热配合不好,因而适宜发展水果园艺业。
(4)图甲中B地区是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由于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主要的灌溉水源是冰雪融水,但是蒸发旺盛,长期的灌溉,容易造成土地的盐碱化,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果农利用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果园。覆盖厚度在15-20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盖时,最好在夏季进行。
材料二?下图为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及苹果产地分布图。下表为不同苹果产区与最适宜区的气候资料。


材料三? B所在地区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目前,该区红富士苹果栽培面积约占苹果总面积的60%,早、中熟品种面积偏低,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商品化处理仍以简单的手工分级为主,大部分采用土窖贮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
(1)为什么利用自然生杂草和生草覆草最好选择在夏季?(2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种植苹果的区位选择在A地还是B地产生了争论。对此谈谈你的观点,并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理由。(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B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覆草易腐烂,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调节地温。(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
(2)A地(1分) 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1分);光照较充足;地形多低山丘陵,适合种植苹果;土壤较肥沃(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
B地(1分)?年均温、夏季平均气温方面更接近最适宜区温度(1分);光照充足;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每点1分,任答其中2点得2分)(只答A地或B地不得分)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调整苹果品种种植结构;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产品运输能力,提高保鲜等技术(任答其中1点得1分);延长产业链,对苹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1分);合理种植,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覆草主要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夏季高温多雨,覆草易腐烂,便于增加土壤肥力。覆草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地面,有利于调节地温。
(2)读图,结合表格数据分析,A地,年降水量符合最适宜区要求,光照较充足,位于山东境内,地形多低山丘陵,土壤较肥沃,适合种植苹果。B地,年均温、夏季平均气温方面更接近最适宜区温度,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降水量较小,灌溉水源充足,也适宜种植苹果。
(3)B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发展苹果产业,要合理种植,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调整苹果品种种植结构。改善交通条件,提高产品运输能力,提高保鲜等技术。延长产业链,对苹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佛教及石窟造像艺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过程,属于(?)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迁移扩散
D.扩展扩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佛教及石窟造像艺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过程,属于迁移扩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