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二) 
            
            
            
 A.19时 B.17时 C.18时 D.20时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判断,70°N日出为0时,结合昼长的公式(昼长=(12-日出)×2),推出70°N为极昼,故太阳直射北半球,选A;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B;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故排除D;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尼罗河进入汛期,排除C。
小题2:甲地日出为7:00,根据昼长的公式(昼长=(12-日出)×2),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再结合昼长公式(昼长=(日落-12)×2),日落为17时,选B。
小题3:两地同时迎来日出,说明两地同在晨线上;某地的昼长比甲地略短,说明该地日出时间晚于7时,故该地也在南半球,纬度较甲地高,且方向偏东(如下图)。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图“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小题2:若黄赤交角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黄赤交角是地球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C错。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A错。图中角α不是,β角是黄赤交角,B错。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D对。
小题2:黄赤交角度数决定着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增大,回归线度数就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是热带,极圈到极点之间是寒带。所以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B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所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弧线b为晨昏线,a、b弧线相交于A、B两点,D、C两点分别为a、b弧线上劣弧AB的中点,N为极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C点与N点重合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尼罗河正值汛期
B.南极的中山站正值科考最佳季节
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
D.喜马拉雅山的雪线最高
小题2:当D点所在的经线为60°E,C点与D点重合,且与N之间的距离最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120°W)
B.北京时间可能是6月23日4时
C.C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等于0°
D.D地的昼长不等于0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当C点与N点重合,则晨昏线和经线重合,太阳直射赤道,可能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尼罗河汛期为8-11月,南极科考在北半球冬季;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0°;喜马拉雅山的雪线最高出现在北半球夏季。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CD重合,与N点距离最大,可能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或夏至日,60°E地方时为12:00,为冬至日,60°E地方时为24:00,为夏至日,所以北京有可能为6月23日4时;当60°E地方时为12:00,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0°,D地昼长为0时。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2年5月1日,拍摄者在华北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铁路线的走向为(? )
A.东---西走向
B.东南----西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小题2:一年中出现该景象的另一日期约为(? )
A.2012年8月14日
B.2012年10月18日
C.2012年4月5日
D.2012年12月20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 5月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此季节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日出方位为东偏北,日落方位为西偏北,因而该铁路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小题2:5月1日距离夏至日6月22日相差53天,因而要想出现相同日落方位,需要等到夏至日过后53天左右,所以8月13—14日前后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