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四) 
            
            
            
 A.2时20分 B.3时30分 C.14时20分 D.15时20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但PN点重合时距离最短,则晨昏线过极点,应表示春分或秋分日,故全球昼夜平分,成都日出正东,日落正西,A正确。由于此日为春分或秋分,B错误;阿尔卑斯山脉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为气温最高的夏季,C错误;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D错误。
小题2:根据北极附近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图示P点为当地的日出时间,由于昼长14小时,即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的5:00;阴影部分位于西半球,非阴影部分位于东半球,则P点所在经度为20°W,北京时间120°E位于P点东侧140°,故地方时较P点时间早9小时20分钟,故北京时间为14:20。
小题3:交点始终在晨昏圈上,而O点是昼半球的中心,所以OP的距离始终为地球大圆的半径是不变的。对于该经线来讲,先是靠极点一段处在昼半球,随着自转出露部分越到越多,所以南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①?O为昼半球的中心点,则大圆应表示晨昏线;
②?NP、NQ应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结合自转方向,应表示20°W和160°E。
③?根据昼长可转化为日出日落时间;
④?地方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加西减)。
⑤注意结合图示的地球自转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缔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太空壮举。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地方时比②早
B.甲区域比例尺大于乙区域
C.②地与④地的距离为2220km
D.飞机从④地飞往③地的最短距离是向西南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号”发射22分后,全球两天的范围正好各占一半
B.飞船发射时美国白宫正是上班时间
C.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距①、②、③、④四地中的①地最近
D.飞船发射时正值澳大利亚小麦种植的忙碌时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网分析,②③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A错误;甲区域在30°N-40°N,乙区域在10°N-20°N,同样图幅,甲比乙区域表示的范围小,所以比例尺更大,B正确;②④在30°纬线上,跨经度30°,故距离应为30°×111KM×COS30°,C错误;根据图示,从④地飞往③地的最短距离即向东南方向运动,D错。
小题2:“神舟十号”发射22分后,北京时间为2013年6月11日18时,此时180°经线为22时,全球6月11日的范围为22个时区,比6月12日的范围大,所以A错误;北京时间18时,美国华盛顿所在西五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故美国华盛顿当地区时为11日5时,应为下班时间,B错误;根据图示的经纬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118°N,100.316°E)可计算出酒泉距①最近,C项错;澳大利亚每年1--6月是小麦种植期,即农忙期,此时绵羊到圈定的草场上自由放牧,7--10月,小麦生长期即农闲期,恰值8--10月是绵羊褪毛剪羊毛期,11--12月,小麦成熟又进入收割小麦的农忙期,此时绵羊可以放牧到割完的麦田里,飞船发射时,是小麦的播种季节,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20分)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P点的纬度是?。(4分)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2分)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2分)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4分)
(5)此日以后,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太阳直射点将向?(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4分)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20°N,45°W) 70°N(4分)
(2)C(2分)
(3)70°S及其以南地区(2分)
(4)西十区(4分) 
(5)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4分)
(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4分)
本题解析:(1)图示越往北昼越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晨昏线与经线成20°夹角,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P点所在纬度位于晨昏线的最高纬度,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故判断为70°N。(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3)图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故70°N以北出现极昼,而70°S以南出现极夜。(4)图示135°E经线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应为0时,若A点的地方时为19点20分,则计算A点距离135°E时差为4小时40分,即经度差为70°,故B点与135°E的经度差也应为70°,故计算B点的经度为155°W,故位于西十区。(5)此日后,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说明此日,地球公转应逐渐远离远日点(7月初),而逐渐接近近日点(1月初),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应将向南移。则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6)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线图综合分析的常规性考点。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晨昏线分布与经度和纬度的基本关系;②掌握地方时差异和经度变化的关系;③掌握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④掌握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关系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对南半球海域进行考察,如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读图回答问题
1.日落时分,考察船到达P点,而M点已经日落,则下列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为2.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开普敦、悉尼、新加坡、纽约
B.悉尼、新加坡、纽约、开普敦
C.开普敦、悉尼、纽约、新加坡
D.纽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E.顺时针、暖流
F.顺时针、寒流
G.逆时针、暖流
H.逆时针、寒流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和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南半球纬度越高日落越早,即昼越短,夜越长,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从北极圈到南极圈白昼逐渐缩短,所以题目中各点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即为从北到南的顺序。
2.M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处于西风带,洋流为西风漂流,顺时针流动,并且为寒流。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