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读“资源跨流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小题1:图中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4分)
小题2:两大资源跨流域调配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2分)
小题3:两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是?工程,它们对上海地区积极影响有那些?(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小题2:西气东输
小题3:西气东输?缓解上海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上海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线路中,南水北调属于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属于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小题2:西气东输工程从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温带季风气候到亚热带季风气候,沿线气候变化显著。
小题3:西气东输的目的地为上海。对上海地区的影响,可借鉴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主要从提供大量天然气,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并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可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概况;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该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2)简要概括图示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参考答案:(1)水稻(2分)
(2)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地势西高东低(1分),西部是丘陵,
东部是平原(1分);雨水充足,河网密布(1分)。
(3)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2分)。原因:地势低平,水源充足,(1分)农
业发达,交通便利(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综合分析。
(1)根据图示的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2)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方面分析。
(3)图示反映村落多分布于河流沿岸或平原地区的灌渠附近;原因: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济条件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四则材料,完成题后问题。(第1小题,每空1分,2、4小题每题4分,3小题2分,计19分)
材料一:2007年3月11日,北京市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广东省社科院、天津市社科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07年区域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面积2270km2,拥有153千米的海岸线。它将聚各项优势,立足天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打造成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天津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和生态宜居海滨城市。“湛江钢铁”是广东实现重化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它选址在湛江东海岛,东海岛面积是286km2,该处拥有建设国内最好的深水港条件,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
材料四:天津滨海新区和湛江东海岛示意图
?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完成填写下列空格。
a、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大的是?;产业结构比例最合理的是?;区域经济位居首位的是?;
b、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是?;土地资源最稀缺的是?;最具有吸引外资能力的是?。
c、将下列城市化的模式,填在横线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①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②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③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④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长三角区域经济今后发展应立足自身条件,以上海建设大都市为龙头,努力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试分析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区位条件。
(3)“湛江钢铁”属于?型的工业布局,它所需铁矿石可能来自?;
(4)天津滨海新区努力打造成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而湛江东海岛却打造成广东的钢铁基地,试分析影响其区域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该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