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19:21: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读图14,回答28—29题。
? 小题1:图中所示内容的地理含义是( ) A.“西气东输”路线 B.“西电东送”路线 C.“南水北调”路线 D.“北煤南运”路线
| 小题2:有一位运输商,打算从m地运送一批专项物资到上海,下列较为合理的运输路线是( ) A.m→(大秦铁路)→秦皇岛港→(海运)→上海 B.m→(京包线)→北京→(京沪线)→天津→(海运)→上海 C.m→(京包线)→北京→(京沪线)→上海 D.m→(同浦线)→潼关→(陇海线)→连云港→(海运)→上海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交通线。 小题1:根据该物资的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判断为北煤南运。 小题2:结合铁路线位置判断m地表示大同,运输煤炭到上海,(由于本区的铁路运力不足,故尽量少走铁路线),故A项最适宜。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县城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
 (1)图中所示火电厂的布局是否合理?简述其理由。(3分) (2)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推测可能出现的变化有哪些?(4分) 材料二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对煤炭产业生产流程模式的改造。
 (3)在上图中的生产流程模式中,H是________厂。简述该产业结构模式的主要优点。(4分) (4)随着资源枯竭,该区域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挖掘潜力?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合理 理由:接近煤炭产地;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避免给城区带来大气污染。(2)县城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工矿城市;经济结构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如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答对四个要点即可)(3)砖瓦厂(或建筑材料厂) 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4)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型工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
本题解析:本题以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涉及区域资源开发、工业区位、可持续发展等考点。试题设计经典而不落俗套,尤其是第(2)、(4)题对地理预测决策能力的考查,设问开放答案多元,很好的体现了新高考的开放性与探究性。设问开放并不意味着答题无从下手,而是要有所遵循,其基本思路是:借鉴案例原型→求助图示信息→排列组合要点。如第(2)、(4)题就要以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原型,结合区域实际(图示信息),从经济结构、人口及就业结构、交通、城镇建设、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可能的变化;进一步发展经济挖掘潜力要立足产业基础(煤炭产业)、当地实际(旅游、农业)和发展趋势(产业优化升级)。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读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关于朝鲜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2.我国环渤海地区优先承接韩国转移的部分产业,主要目的是 A.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 B.深受海洋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D.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E.积极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F.便于促进区域经济联系 G.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 H.改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参考答案:1. AC 2. B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朝鲜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对应知识。我国环渤海地区优先承接韩国转移的部分产业,主要目的是便于促进区域经济联系,可以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 考点:本题考查朝鲜半岛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产业转移的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朝鲜半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来判断朝鲜半岛的农业地域类型。解答本题还需明确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条件与产业转移的规律。 【知识小结】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
 5.产业转移规律 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右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来源:91考试网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长江三角洲地区吹东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