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观察图可知,图中等高距相等,但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代表坡度越陡,所以选B正确。
【小题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根据比例尺判断,A项正确。
考点:比例尺应用和判读。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江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夏季在此地野外探险需搭帐篷宿营。图中A、B、C、D四地中最适宜宿营的是2.图中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E.40 m≤H<120 m
F.80 m≤H<160 m
G.120 m≤H<160 m
H.160 m≤H<240 m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此地位于江南,夏季易发洪水,A地离河太近较危险;B地处于谷口,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有危险;D地处于陡崖之下,可能有崩塌的危险;C地避开了山谷(洪水)、河边(洪水)和陡崖(崩塌),相对安全。
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计算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等高线局部区域的准确判读和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掌握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水准仪测量法是高程测量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准仪提供一条水平视线进行测量的方法,如左图所示进行测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已测得A点的海拔为53.195米,通过水准仪A标尺的读数为1.386米,B标尺的读数为0.824米,判断B点的海拔高度及与A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54.581米、1.386米
B.55.405米、2.210米
C.53.757米、0.824米
D.53.757米、0.562米
【小题2】右图所示为一中学地理活动小组用简易方法测得的某地高程情况,如果该地降水丰富,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较大的溪沟可能有(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水准仪测量法的含义,结合左图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可知,B点的海拔高度为53.195+(1.386—0.824)=53.757米;B与A的相对高度是1.386—0.824=0.562米,故选项D正确。如下图所示:
【小题2】右图是某地高程情况图,类似于等高线地形图,图示区域的溪沟应当位于山谷中,根据等高线图中山谷处的海拔高度比两侧的海拔高度低,所以图示区域较大的溪沟应当分别位于高程为48、51附近,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图中圈层界面①、②与圈层Ⅰ、Ⅱ、Ⅲ的说法,正确的是2.地球的内部圈层虽深处地下,却也对地表环境和人类社会存在重要影响。例如
A.①为莫霍界面,②为古登堡界面
B.Ⅰ圈层的厚度均一,约为35千米
C.软流层位于Ⅱ圈层的底部
D.Ⅲ圈层全部都是熔融状态的铁和镍
E.软流层是地球磁场的发源地
F.熔融态的外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G.地球内部的强大热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H.地壳的不连续与不同地壳板块之间相互运动,引发地表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
1.根据地震波在不连续面的变化特点,纵波、横波速度突然增加的不连续面①为莫霍面;纵波速度下降、横波消失的不连续面②古登堡面,选A。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I为地壳(全球厚度17km)II为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III为地核(内核为熔融状态),排除B、C、D。
2.一般认为软流层为岩浆的发源地,排除A;磁场源地在地核,排除B;地球内部的热量来自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排除C,有与地壳的不连续,存在板块,在板块运动中,交界处往往成为火山地震的多发地。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为我国某地区及其该地区近三十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数据图,完成下题1.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河流的影响是2.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农业资源,该地区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B.河流含沙量减小
C.河流流域面积增大
D.河流汛期缩短
E.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F.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G.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H.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立体农业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与生态环境问题。
1.结合表格从1978年到200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反映:耕地比重下降;林地比重上升;草地比重略有上升;荒地面积减少,故推理该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有所上升。故B项正确。
2.结合当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故应充分利用山区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A项防止土地荒漠化错误,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项实施开荒造田将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错误。C项低洼地、盐碱地治理是华北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错误。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工业生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