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7-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两个时段,安徽省2.读图推测
A.旱地减少最多
B.耕地减少呈加速趋势
C.城镇建设用地几乎不变
D.农村建设用地增加近70%
E.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
F.城市化进程速度在减缓
G.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高于城市
H.此趋势会使南部粮食地位可能降低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水田减少最多;1987-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段水田、旱地都在减少,1995-2000年比1987-1995年减少更多,表明耕地减少呈加速趋势,选项B正确;图中表示城镇建设用地的柱子高度相差不大是由于纵坐标的单位较大(平方千米),不能说明城镇建设用地几乎不变;1987-1995年农村建设用地增加了300km2,1995-2000年农村建设用地增加了500km2,但1987-1995年农村建设用地的面积不知道,因此不能推算农村建设用地增加的百分比。
2.林地、草地面积都在减少,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是导致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安徽省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在加速;农村建设用地增加面积远大于城镇,不能说明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高于城市;耕地面积的减少趋势,势必影响粮食总产量,会使南部粮食地位可能降低,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与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回答下面两题。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2.从材料的分析可知,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高温多雨
C.土壤肥沃
D.农业技术先进
E.提高粮食总产量
F.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劳动效率
G.发展农业技术
H.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气候高温多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 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劳动效率。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产业链的形成体现了2.从工业布局角度看,该产业链最适合位于下图中的

A.不同工序的生产协作
B.商贸联系
C.零部件工厂的联系
D.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E.工业区A
F.工业区B
G.工业区C
H.工业区D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可以看出:生产产品,销售产品都由自己来做,省掉代理商这个中间环节,使利润更加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要求生产单位的生产、库存应与市场销售直接有效的结合,更好的服务于市场。产供销一体化的实质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从产业链中的芯片制造、软件开发可以看出该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应该布局在高教文化区附近,并且接近中心商务区,接近消费市场。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链和城市工业布局。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该图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长三角地区位于亚热带,故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且属于的粮食作物水稻、冬小麦;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等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1.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③增加大气湿度?④减少空气污染2.当地农民对实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给出灌溉、施肥、杀虫、除草配方,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包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E.GIS
F.RS
G.RS 、GIS
H.RS、GIS、GPS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由图表中土壤空气含量降低表明保护性耕作法降低了土壤透气性,排除②,故选B。?
2.由题意可知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包括3S(RS、GIS、GPS)。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