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某大洲沿30°纬线人口密度图”,回答问题。
1.①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是2.②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早
B.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C.灌溉农业发展早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资源
E.干旱的沙漠地区
F.湿热的雨林地区
G.地势高峻的高原
H.灾害多发的区域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人口分布。
1.结合30°纬线的95°E---130°E附近人口稠密,判断该纬线为北纬;则结合①地的经纬度位置判
断,位于印度河沿岸;为古文明中心,故选C项。
2.结合经纬度位置,②位于青藏高原。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某市1999年以来出生率在6‰以下,死亡率在8‰以下。 图是1999~2008年来该市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2.导致该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3.从93年到03年期间,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高高低”模式
B.“三低”模式
C.高增长模式
D.增长下降模式
E.社会文化因素
F.政治因素
G.生态环境因素
H.经济因素
I.经济增长与衰退波动
G.全球气候冷暖变化
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爆发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
1.出生率在6‰以下,死亡率在8‰以下,且图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故判断为低-低-低模式。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但总人口上升,判断为人口迁入,目前我国人口向东南部的城市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
3.结合选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周期性变化对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不大,而经济增长与衰退与图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趋势明显不符合,故选C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了2012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我国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城镇化过程对农业人口具有巨大吸引力,当这将近三成的农业户籍人口已经居住在城镇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指出:去年,20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这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据此回答问题。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3.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说明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E.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F.在小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G.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工业产值
H.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I.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G.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市人口拥挤,物资短缺
农村经济的衰败
参考答案:1. C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包括: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故C项不正确。
2.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社会经济发展,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要以小城镇的发展为重点,故A项正确。
3.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市中心地价高,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二是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2.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纽约
B.上海
C.鞍山
D.巴西利亚
E.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c过程
F.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带
G.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H.c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形成。
1.经a阶段形成的城市,即因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形成的城市。C鞍山符合。
2.D项c过程的早期集市一般是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商品农业逐渐形成而形成集市。故与农村生产关系密切。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读图回答各题。
1.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2.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E.就业压力大
F.养老负担重
G.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H.劳动力短缺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2030年与2003年相比,65岁以上人口增多,老年人口多会导致死亡率上升。所以,最不可能的是死亡率下降。
2.近几年,15-64岁人口比例大,对劳动岗位的需求多,会导致就业压力加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