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可能减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判断,70年代东北部的净移民人口数量为负数,故判断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A项正确;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净移民人口数量始终为正数,反映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B项正确;80年代以后,东北地区净迁移人口数量为负数,故判断为人口净迁出地区,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的人口迁移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抓住材料“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净移民人口数量为正数为净迁入地区,而净移民人口数量为负数为净迁出地区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3为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图例甲、乙、丙分别表示的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的是2.图中数码处布局工厂或长途汽车站,比较合理的是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E.①处电子装配厂
F.②处化工厂
G.③处钢铁厂
H.④处途汽车站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1.甲区占地面积最广,是住宅区;乙区位于城郊,沿河流、铁路、高速公路分布,是工业区;丙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小,是商业区。
2.解答该题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具体分析:A项 ①处靠近高教区,交通便捷,适合布局技术导向型工业,电子装配厂属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B项 ②处位于住宅区,化工厂污染大气、污染水 C项 ③处位于城市夏季盛行风的上风向,钢铁厂污染大气 D项 ④处位于通住市中心的城市干道与高速公路交会处附近,适合建长途汽车站。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图是“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图中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城市的形成经历了a过程的是 2.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纽约
B.上海
C.鞍山
D.巴西利亚
E.任何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c过程
F.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带
G.大城市的形成只受一种因素影响
H.c过程的早期与农业经济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形成。
1.经a阶段形成的城市,即因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发展形成的城市。C鞍山符合。
2.D项c过程的早期集市一般是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商品农业逐渐形成而形成集市。故与农村生产关系密切。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
C.人们的消费文化
D.对外开放的程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其中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的变化开始。下图为某地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迁过程是2.四个时期中,从人口增长状况分析,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3.引起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丙-乙-甲
D.丙-丁-甲-乙
E.甲
F.乙
G.丙
H.丁
I.人口基数
G.交通方式的布局与变化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应该呈下降趋势,故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迁过程是甲-乙-丙-丁。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图可知丙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丙。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引起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试题的关键是:(1)会读地理示意图,知道纵横坐标的含义。(2)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另外学生还需明确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三个要素决定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