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美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暴风雪、龙卷风、地震、旱灾等灾害频发。读图回答问题。(共10分)
美国平均每天有5个龙卷风发生,当水汽汇集形成雷雨云并积聚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龙卷风。

小题1: 从灾害种类来说,龙卷风属于?, 图中显示的龙卷风高发区主要位于?地形区。
小题2:图中甲、丙、丁三地经常发生地震灾害的是?,主要原因是?
?;
冬季南方越冬作物常受冻害,原因是?。
小题3:比较分析夏秋季节乙地与我国大致相同纬度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在成因上的共同点和形成源地的差异。
?
参考答案:
小题1: 气象、气候灾害?大平原?(2分)
小题2: 甲?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2分)?
山脉纵列分布,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冬季寒潮南侵,使越冬作物受到冻害。(2分)
小题3:成因: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大量的湿热空气膨胀变轻,急速上升,形成强大的气旋行涡旋。(2分)
源地:乙地:热带大西洋洋面;我国: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西太平洋洋面)(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小题1:龙卷风发生在大气环境,故属于气象灾害。结合图示龙卷风的多发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
小题2:甲位于板块交界处。由于中央大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用北方冷空气南下,故南方地区受寒潮灾害。
小题3:乙地多飓风,在成因上主要考虑附近洋面的水温和大气运动(台风和飓风都形成于水温高于26°C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源地的差异,乙地飓风的源地为北大西洋海域;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影响的源地为北太平洋海域。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右图是河南省某地1951年~2009年干热风日数年代变化统计图。

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
影响:易产生旱灾;加剧水资短缺;农业减产。(任选两点,每点2分,共4分)。
措施:加强对干热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和栽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评估与灾害管理工作。(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
根据干热风的定义分析出对农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为:容易产生旱灾和使农业减产;防治措施主要从:生物措施(建设农田防护林)、管理措施(加强灾害评估和灾害管理)和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指的是
[? ]
A.干旱、高温引发的森林火灾
B.人为原因造成的森林火灾
C.森林病虫害
D.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11年8月29曰我国第11号超强台风“南玛都”在台湾登陆。图12为该台风由台湾东部往西偏北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9 ~ 10题。

小题1: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山海时,甲、乙、丙、丁四处海岸,风暴潮危害最人的是
A.甲处? B.乙处?c.丙处?d.丁处
小题2:该台风8月31日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其对安徽长江沿江平原的影响主要有
A.狂风毁坏大量房屋
B.暴雨引发特大洪涝
C.暴雨引发泥石流
D.降水缓解早情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位于台风眼附近,风速较小,海浪小;甲、丙均位于最大暴风半径内,风速较大,但甲处的风向是由陆地吹向海洋,风暴潮小,丙处的风向是由海洋吹向陆地,风暴潮大。
小题1:该台风8月31日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气流上升,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安徽长江沿江平原一带的旱情。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日本2011年3月11日地震位置图,回答1~2题
(4)说明日本地震多发的原因,并分析日本此次地震危害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日本核电站较多的原因;此次地震引发核电站事故,其事故引发了核污水的排放,试从海水运动角度分析该环境问题对我国东部海域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4)、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活动;震级大;震中距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引发海啸。
(5)、日本常规能源缺乏;经济发达需要能源多(能源市场广大);技术发达;核电站建设适应性强。此污水排放对我国东部海域影响小,地震发生时东亚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不会形成流向我国的季风洋流;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污水随洋流经长距离的稀释和扩散,才到达我国的东部海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