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当火山喷发时,风将火山灰带走,离喷发地越远,火山灰厚度越小,观察图可知,东北方向火山灰厚度小,等值线稀疏,西南方向等值线密集,所以盛行风向为西南风,D正确。
【小题2】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非洲北部,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处,A正确。
考点:风向对火山灰厚度影响;板块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世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块名称
D?板块,E?板块,F?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是图中的??板块和?板块(填字母)相互?(运动方式)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图中的??板块和?板块(填名称)碰撞挤压形成的。
(3) 在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多选):?(2分)
A、高大的山脉? B、巨大的高原? C、深邃的海沟? D岛弧
参考答案:(10分)
(1)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A? C?碰撞挤压?美洲?南极洲
(3)CD(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板块分布。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第(2)题,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安第斯山脉是图中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3)题,图中A为亚欧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在AD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常常形成深邃的海沟或岛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板块的相对移动对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影响。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在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链,如科迪勒拉山系、东亚岛弧链;大洋板块边缘形成海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乙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B、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综合作用而成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3、关于四个风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风景区位于非季风区
B、甲、丁属印度洋流域,乙、丙属太平洋流域
C、都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
D、丁风景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1~3题。
小题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小题2: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小题3: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下沉幅度大,河流挟带的泥沙多
B.冰川侵蚀作用
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
D.风力搬动能力强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D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为流水的侵蚀作用,B项为流水堆积作用,C项为生物堆积,D项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小题2: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等才是风蚀地貌。
小题3: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城乡规划》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