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等值线图》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第27—28题: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第27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说明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
小题1:第28题,海冰覆盖面积最大,说明气温最低,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8月最低。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及出现时间分别是2.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3.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高压中心 3-4月
B.低压中心 4-5月
C.锋面 6-7月
D.反气旋 7-8月
E.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F.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G.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H.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I.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G.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参考答案:1. C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地理的基本,考查内容较容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由6——7月份冬夏季风在江淮地区相遇,两种气团势均力敌,形成的准静止锋导致的,所以选项C正确。
2.由图形信息判断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负相关;安徽省区域内正、负相关均等;在图中西北部,数值显示为正相关较大值,此处相关性也较大;正相关最大值(大于0.25)出现在图中东北部。选项D正确。
3.太阳黑子达最大时,对地球影响最大,地球会出现异常现象。梅雨天气可能加强也可能减弱;漠河地区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耀斑爆发强度增强;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梅雨天气;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所示可能是
[? ]
?A、北半球的2月?
?B、北半球的8月
? C、南半球的2月
? D、南半球的8月
(2)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 ]
? A、M地:气候温和湿润
? B、M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 C、N地:气候温和湿润
? D、N地: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与岩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
B.岩石圈
C.地核
D.地幔
小题2:上图中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C.夜晚时,风有可能从丙地吹向乙地
D.一般情况下,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小题3:该区域?
A.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B.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C.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是岩浆,来自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石圈下面的上地幔部分,所以D对。地壳、地核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但不是岩浆的源地,A、C错。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B错。
小题2:读图结合图例分析,甲地是变质岩,不可能发现地下溶洞,溶洞出现在石灰岩地区,A错。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情况,北部气温低,分析北部海拔高,所以乙地的河流自北向南流,不是自南向北流,B错。丙地气温低,乙地气温高,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判断该地形区为山谷,丙在山坡上,乙在谷底,夜晚时,吹山风,风有可能从丙地吹向乙地,C对。根据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C分析,一般情况下,乙、丙相对高度大于1000米,D错。
小题3:图示区为我国东部某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最冷月气温大于0°,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季风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对,作物一年两熟,A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地形的形成始终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D错。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