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水文角度说明该区域的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环境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流H,L属于不同的流域,在图上画出两河的分水岭。
(3)在F处修建大坝,判断E,G两城市中洪水威胁明显减轻的城市,并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对于该问题,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河流流量小、流速快;西北部以平原为主,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缓
(2)画图(略)
(3)G城市,位于大坝下游,修建大坝形成的水库对其下游流量的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4)观点、理由合理,不自相矛盾即可。支持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种植果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吸收农村劳动力);反对该地属于山地丘陵,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种植果树降低了植被覆盖度,易造成水土流失。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与M省相区邻的四个省区的简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省降水丰富,从水汽来源地和风向的角度说明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发生里氏6.4级地震。2008的8月20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境内又发生里氏5.9级地震。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3)简述两地地震频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述M省所在主要地形区突出的地貌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桂、贵或黔、藏、川或蜀。
(2)本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3)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
(4)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3.改革开放以后,上述四省区中有一个人口数量变化较大,造成其人口变化的原因有
A.①为拉萨
B.②为昆明
C.③为兰州
D.④为成都
E.①位于湟水谷地
F.②位于成都平原
G.③位于黄土高原
H.④位于云贵高原
I.行政区划的变动
G.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参考答案:1. A
2. B
3.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结合四地的气候资料,①夏季气温最低,为青藏高原上的拉萨。③冬季温度最高,夏季气温较低的是位于云贵高原的昆明。②冬季温度在0°C以上,为四川盆地的成都。④冬季温带在0°C以下,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陕西省会西安。
2.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结合四地的气候资料,①夏季气温最低,为青藏高原上的拉萨。③冬季温度最高,夏季气温较低的是位于云贵高原的昆明。②冬季温度在0°C以上,为四川盆地的成都。④冬季温带在0°C以下,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陕西省会西安。
3.改革开放后,四川省的人口数量变化最大。主要是由于重庆直辖市的设置。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小冬作文中写道:“……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下午,更神奇了。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_________;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_________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_________。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在秦巴山区的十堰兴建了“二汽”。厂区分布在东西长32千米,南北宽8.5千米的二十多条山沟里。1981年,以“二汽”为核心的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汽”)成立。为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9月,“东汽”总部迁至图9中乙地,标志“东汽”已全面搬迁。
(5)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东汽”从十堰搬迁到乙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箭头指向左,在图内大致呈水平状。
(2)庐山;对流;多发生在夏秋午后
(3)流水;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
(4)成因不同:
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
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
治理措施差异:
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黄河中游地区种草植树。
(5)十堰位于秦巴山区,交通相对不便,远离市场;位于山谷地区,工业集聚、协作条件欠缺。因而,工业区位条件差。
武汉(乙地)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联系市场方便;武汉(乙地)地处江汉平原,工业用地、用水充足,农产富饶,劳动力资源丰富;武汉(乙地)位于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近钢铁产地,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武汉(乙地)葛洲坝、三峡电站,能源供应充足。因而,武汉(乙地)工业区位条件优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