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 ]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3、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黄土高原
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开放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总体性
4、单选题 下列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要素排序正确的是
A.面积大小:中部>西部>东部
B.人口多少:东部>西部>中部
C.省区数量:东部>中部>西部
D.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5、单选题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2010 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读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回答1~3题。

1、深圳和喀什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 ]
A、河流众多
B、科技发达
C、地理位置优越
D、交通发达
2、甲、乙两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
A、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B、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C、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交通线分布
D、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矿区分布
3、阿克苏号称“中国长绒棉之乡”,与我国其他四大产棉基地相比,其突出优势是
[?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热量充足
C、降水较多
D、土壤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