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经纬度判断,九州一帕劳海岭位于135°E,13°N。应位于北太平洋上。从剖面图中海底地形看,②处为一海沟,是板块消亡边界。马荣火山属于菲律宾,位于吕宋岛东南部,在亚欧板块上,亚欧板块以东的大洋板块就是太平洋板块,所以C对。A、B、D错。
【小题2】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多火山和地震,图中①②之间是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板块交界处,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大陆板块被抬升,岩层受挤压变形或断裂,所以多火山地震。A对。②③之间、③④之间都是板块内部,结构较稳定,火山地震少,B、C错。④虽然是海底山脉,但没有显示出是板块交界处,结构也较稳定,火山地震少,D错。
【小题3】根据经纬度或根据火山名称,可以判断,马荣火山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东南部,是一座活火山。C对。A、B、D错。
考点:该题考查剖面图,板块构造理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完成13—14题。
小题1: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小题2:岩层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
小题1:根据图示的岩层分布和岩石的破坏关系可判断,①位于②的上面,故判断,①生成晚于②;图示③破坏了②①岩层,故判断③生成较②①晚。
小题2:结合图示的岩层分布,①②具有层理结构判断为沉积岩。③为岩浆活动生成为岩浆岩,④在岩浆岩附近,岩层发展变质作用而生成为变质岩。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质地貌图,①②③④四地点位于不同的地层。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处地层或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④①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①④
小题2:图中所示黄河河段在正常年份的水文特征主要是
A.流量小
B.含沙量大
C.有结冰现象
D.汛期长
小题3:图中贺兰山东、西两侧主要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两侧流水地貌广布
B.东、西两侧均以农耕为主
C.东侧平原为主,西侧丘陵为主
D.东侧为温带草原,西侧为温带荒漠草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分析,沉积岩形成越早,越在底层,③形成最早,①形成最晚;②处为断层,根据④处箭头方向可知,④处物质逐渐向②堆积,②形成早于④,答案选B。
小题2:图中所示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含沙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有支流,流量较大,故选C项。
小题3:贺兰山为2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以东大于200mm,为草原景观,地形平坦为农耕区;以西小于200mm,为腾格里沙漠,荒漠景观,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甲乙两图为某地实景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甲为地壳运动乙为岩浆活动
B.甲为地壳运动乙为变质作用
C.甲为变质作用乙为地壳运动
D.甲为内力作用乙为外力作用
【小题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两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甲为褶皱山地,乙为火山。形成甲的原因是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乙的原因是由岩浆活动引起的。答案选A。
【小题2】要注意题目所指的是在“地球表层”。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两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受到外力作用,都可转化为沉积岩。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作用的表现及地壳物质循环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