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A.降水丰沛,瀑布流量大 B.位于国界,位置较险要 C.海洋性强,水量较丰富 D.地势平坦,河流数量多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国家分布的信息看,R山位于北半球、西半球,A错;根据经纬度位置,R山位于珠穆朗玛峰的西南,B对。从题干信息看,R山海拔为2180米,该山位于热带气候区,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山顶不可能有大面积冰川覆盖,C错;R山位于美洲板块内部,不处于六大板块的消亡边界,D错。
【小题2】R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有: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沛,瀑布流量大;山地地势起伏大,瀑布落差大。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米),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它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件。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相关线为河流),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①、②、③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图判断它们分别是
A.气井、水井、油井
B.水井、气井、油井
C.气井、油井、水井
D.水井、油井、气井
【小题2】该地沿E→F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含油岩层顶部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含油岩层顶部海拔由低到高依次是①③②,因此依次分布的是水、油、气。
【小题2】沿E→F线,该含油岩层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并有两处断层(构造等高线错动并有河流发育),所以选项B正确。
考点:地质构造的应用、等高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水力压裂法是目前开采天然气的主要形式,要求用大量掺入化学物质的水灌入页岩层进行液压碎裂以释放天然气。读图“全球页岩气盆地及储量最多的11个国家”,回答各题。
【小题1】关于页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能源,储存于变质岩地层中
B.开采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泥石流灾害
C.铁路是页岩气运输的理想方式
D.有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
【小题2】图中
A.图像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RS技术
B.亚洲页岩气的可采储量超过北美洲
C.页岩气丰富区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
D.中国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页岩气存在页岩层中,页岩属于沉积岩,故A错;页岩气的开采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和地面下沉,故B错;管道运输是页岩气最理想的运输方式,故C错;页岩气的开采,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煤炭的使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故D对。
【小题2】图像的制作与应用主要借助GIS技术,故A错;根据图中图例分布可知,北美洲页岩气的可采储量超过亚洲,故B错;根据图中页岩气分布可知,页岩气丰富区主要分布在板块交内部,故C对;中国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故D错。
考点:该题考查页岩气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 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
? 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mm,蒸发量大于3500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m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材料三:
? 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材料四:
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是固定的。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
? 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地表
? 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来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我国某高原地貌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该地区为解决农业用水、人畜用水问题,广泛采用“小水窖工程”,其主要原因是
A.地表径流少
B.降水变率小
C.蒸发旺盛
D.年降水少
【小题2】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流水堆积
B.流水侵蚀
C.水平挤压
D.风力堆积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经纬度信息可判断出该图为我国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喀斯特地貌显著,多溶洞、漏斗、暗河等地貌类型,地表水极易下渗,因此造成地表径流少,地表水缺乏的现象,该地区广泛采用“小水窖工程”可有效解决农业用水、人畜用水问题。
【小题2】喀斯特地貌是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经流水侵蚀(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考点: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