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4 B.3 C.2 D.4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小题1:从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变化中可看出,此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应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在此纬度范围内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读图可知为46°34′,由此推算该地纬度应为20°N。
小题2:读表可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23°26′N,可得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34′;读图可知该正午太阳高度值出现频次为3次。
小题3:根据题意可知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为4次,直射点所在纬度和该地20°N纬度差为3°26′,据表可知吻合时段为芒种至小暑。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图,OA、OB为不同经线,假设此日B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纬度值为X°,A点纬度为Y°,A点位于B点西南方A、B位于同一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日A地同纬度的另一半球的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2.若X的值逐渐缩小,则
A.(X-Y)°
B.(180-X-Y)°
C.2(X-Y)°
D.(90-Y)°
E.益阳市的白昼变短
F.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G.南半球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H.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此日B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现象且纬度值为X°”、“A点位于B点西南方”,推知该日太阳直射北纬(90-X)°;求南纬Y°上次日正午太阳高度可直接利用公式计算,H=90°-|(90-X)°-(-Y°)|=(X-Y)°,选项A正确。
2.X的值逐渐缩小,说明北极的起的极昼范围在扩大,益阳市的白昼应变长;北京大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南半球的极昼范围也在变大;时间在6月22日以前,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变慢。选项D正确。
考点: 该题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在地球表面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大范围的界线是如何产生的:
A.人为规定的
B.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C.地球自转的结果
D.受黄赤交角的大小制约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在地球表面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大范围的界线是受黄赤交角的大小制约的。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黄赤交角互余。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经度为_____;此半球为______(南、北)半球。
(2)A、B、C三处中线速度最大的一处为__________;C点线速度约为A点线速度的_________。
(3)图中C转到D需_______小时。
(4)B点位于C点的_______方向。
参考答案:(1)10°E;北。
(2)A;一半。
(3)2_小时。
(4)东南。
本题解析:(1)根据经度的分布可知A在20?W以东30?处的经度是10°E;越向北,纬度越高,所以是北半球。(2)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3)经度变化15?,时间相差1小时。(4)本题根据经纬度判断方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交角,目前为23°26′
B.若黄赤交角为0°,那么全球各地昼夜永远等长
C.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运动
D.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地球自转没有关系,只与地球公转关系密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因为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不是同一平面,产生了黄赤交角。因为黄赤交角存出,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移动到北回归线,最南可以移动到南回归线线。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自然环境的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