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 28 分)下左图和又上图分别为莱茵河与湘江流域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并简要说明湘江和莱茵河水文特征突出的差异性。(4分)
(2)评价橘子洲“美橘”生长的气候条件。( 8 分)
(3)判定甲区域的年降水量,并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说明你的判定。( 6 分)
(4)湘江航运价值仅及莱茵河的1/10 。有人提出将湘江建成为“东方莱茵河”的航运规模经济。对此你是否支持,并说明你的理由。( 10 分)
参考答案:
(1)湘江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2分),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小(2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益橘树生长(2分);冬季月均温在0°C以上,利于橘树越冬(2分);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柑橘生长期长(2分);冬季寒潮南下,橘子洲易出现低温冻害天气(2分)。
(3)降水量小于1400mm(2分)。因南面及东面的南岭等山脉的阻挡(2分),该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2分)。
(4)支持。水系发育好,流域面积广,可通航里程长(2分);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2分);干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适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2分);水运运价低,通过洞庭湖连接长江航运,可通东达西,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在河流开发中,除航运价值外,可获得综合效益(2分)。
不支持。湘江为自然河道,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航行(2分);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运河,费用大(2分);没有形成河运网络,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2分);区域内经济不如莱茵河发达,可供运输的货物量少,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大(2分);河道开发将破坏自然生态(2分)。
本题解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我们往往从河流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以及水能蕴藏量等分析,本题要求比较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的突出差异,我们要抓住两地的气候类型的差异展开,故通过气候类型差异的比较,可得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表现在:湘江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小。
(2)本题主要考查“美橘”的生长区位条件,既要分析有利条件,又要分析不利因素。从气候上展开:该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益橘树生长;冬季月均温在0°C以上,利于橘树越冬;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柑橘生长期长;冬季寒潮南下,橘子洲易出现低温冻害天气。
(3)根据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该地降水量小于1400mm,主要是因为南面及东面的南岭等山脉的阻挡,该区域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地带,因此降水量比四周少。
(4)本题属于一种开放型的试题,不管你是否支持这种观点,只要你说出合理的理由就可。
支持。水系发育好,流域面积广,可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干流流量大,水位深,干支流适宜大、中、小型船舶航行;水运运价低,通过洞庭湖连接长江航运,可通东达西,开发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河流开发中,除航运价值外,可获得综合效益。
不支持。湘江为自然河道,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航行;若改造干支流,修筑大量人工运河,费用大;没有形成河运网络,离出海口远,运输成本高;区域内经济不如莱茵河发达,可供运输的货物量少,开发的经济意义不大;河道开发将破坏自然生态。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该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部分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显示混浊天气日数最多的月份是12月,最少月份是7月。简析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6分)
(2)若b图中A、B、C为a图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C图为该地区风频,则合理的匹配是(填字母):?为甲监测站,?为乙监测站。(4分)
参考答案:
(1)①7月为我国夏季,雨水多,带走了悬浮颗粒;②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③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④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⑤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2)B(2分)? C(2分)
本题解析:
(1)a图中显示混浊天气日数最多的月份是12月,最少月份是7月。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是①7月为我国夏季,雨水多,带走了悬浮颗粒;②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③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④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⑤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
(2)甲观测站污染严重,乙其次,丙污染最轻,结合风向玫瑰图判断:若b图中A、B、C为a图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C图为该地区风频,则合理的匹配是:B为甲监测站,C为乙监测站。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环境保护】
福建省是中国南方的稀土大省,近年来随着稀土市场行情的升温,部分无证矿主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对稀土矿进行土法开采。
土法开采的方法是:在山顶、山坡上打数十个深井,每天注入加有化学溶液的水数十叱,
把山体中的稀土离子置换出来,随地下水从山麓处流出,经洗矿池过滤,池底沉淀物为稀土泥? (即产品),而未经处理的洗矿水在山谷间漫流。
(1)指出土法开采稀土的环境问题。(4分)
(2)简述合理开采稀土的措施。(8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造成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下游河湖水污染(2分)②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生态破坏(2分)③造成农作物绝收、水里鱼虾死亡、树木死亡、牲畜死亡(2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2)(6分)①持证开采(严禁非法开采)②控制稀土矿的采掘量③提高开采的技术手段,减少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④及时对污水进行处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土法开采稀土会造成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下游河湖水污染等。开采过程首先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可能造成农作物绝收、水里鱼虾死亡、树木死亡、牲畜死亡。
(2)为保护稀土资源,合理开采,所以要持证开采,严禁非法开采。控制稀土矿的采掘量,提高开采的技术手段,减少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及时对污水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2月23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空气污染影响面积约为98万平方公里。25日至26日,大气扩散条件仍维持不利,京津冀地区以重至严重污染为主。27日,受冷空气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转为有利,京津冀地区空气重污染情况有所缓解。下表为北京市2月23日-25日天气情况。
日期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白天天气
| 夜间天气
| 风向
| 风力
|
2月23日
| 4 ℃
| 0 ℃
| 多云转阴,有霾
| 阴,有雾
| 无持续风向
| 微风
|
2月24日
| 7 ℃
| 1 ℃
| 阴转多云,有霾
| 多云间阴,有雾
| 无持续风向
| 微风
|
2月25日
| 9 ℃
| 1 ℃
| 多云,有霾
| 多云间阴,有雾
| 无持续风向
| 微风
|
分析京津冀地区雾霾形成的气象条件及其危害。
参考答案:
气象条件:2月23-25日该地白天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较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晚上气温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风力较弱雾霾易积聚; 阴转多云天气,大气湿度大,没有有效降水,加重雾霾的形成。(答对三点得6分)?
危害: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2分);大气能见度低,交通受阻,事故多发(2分)。
本题解析:第一小问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污染源的增多,二是环境我自净力较差,本题主要从气象条件分析说明不利于污染物流动,使环境自净能力下降分析。第二小问大气问题的危害一是对生产,二是对生活,三是对生体。结合题意可得。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则降水少,气候干旱。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并掌握利用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原理分析即可。注意结合区域实际。本题还可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湖泊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等内容形成题组设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