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会引起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变化,进而使温度带的范围也发生变化,当黄赤交角由现状(23.5°)变至20°时,回归线和极圈将分别为20°和70°,与原来的极圈(66.5°)相比,南、北极圈范围缩小,南、北寒带的范围也随之缩小,A和C错误,D正确。受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黄赤交角变化之后,太阳直射的范围会缩小,B错误。答案是D。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开发利用太阳能是人类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①位于我国的川西高原,②位于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处,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陡峭,海拔悬殊。
小题2:与常规能源相比,太阳能具备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清洁无污染。
小题3:玻璃温室的原理是太阳辐射进入暖房后被地面吸收,然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被玻璃截留下来,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将甲图中A、B、C、D标在乙图中相对应的位置上。(1分)
(2)在乙图中的短线上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1分)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A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 (南、北)移动。(2分)
(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 B处时,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时对应的日期是 ,南极圈上的昼长时间为 小时,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4分)
(5)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是从甲图中的 点到 点的时段。该季节北印度洋洋流呈 (顺/逆)时针方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 ,东亚地区盛行风向是 。(5分)
参考答案:
(1)甲图中A、B、C、D依次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对应的是乙图中上、左、下、右。
(2)自西向东
(3)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
(4)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6月22日,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C、D,逆,南,西北
本题解析:
(1)甲图中A、B、C、D依次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对应的是乙图中上、左、下、右。
(2)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逆时针)。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A处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4)当太阳直射B点时,为夏至日,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上出现极夜,昼长为0;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是从秋分到冬至,图中从C点到D点;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东亚地区盛行风向是西北风。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公转及对应的地理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公转及对应的地理现象。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 ]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右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赤道与晨线相交点的经度是0°
B.该日为夏至日
C.此时70°S以南可以观察到极光
D.该日广州日出东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90°E的地方时为12:00,赤道和晨线交点的地方是为6:00,该点所在经线为0°经线;此时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半年;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因极光较为微弱,白昼无法观察到;该日全球日出东南。
考点:光照图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