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1950~2000年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做这种题,首先要认真读图,从图中一条条的对照就可以做对。1960年与1955年相比,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却是上升的,A错。1960年出生率约18‰小于死亡率约23‰,是负增长,2000年出生率约10‰,大于死亡率5‰,所以B错,D对。1960年我国经济水平仍很低,负增长是自然灾害造成,不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C错。
小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增长率是逐年下降,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基本不变,到2000年人口再生产特点应为“低低低”的三低模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935年,胡焕庸先生提出黑河一腾冲线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黑河腾冲线
A.与我国季风区界线基本一致
B.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基本一致
C.附近集中了我国多数大城市
D.附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小题2:该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有
①西侧生态环境脆弱
②西侧人口迁出数量多
③东侧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灾害较少
④东侧经济较发达,促使人口集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图中看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的西部和横断山脉,地势陡峭,起伏大,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发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克拉山—冈底斯山,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我国的大城市集中分布东部平原地区,故D
小题2: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此线的东部,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好,经济条件好,交通发达,人口集中分布,但由于季风的影响,东部的旱涝灾害、寒潮等气象灾害多发。西部由于自然环境的脆弱,环境的承载力小,经济落后,人口分布少,密度稀疏,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状况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6分)
| 地区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 全世界 | 2.4 | 0.9 | 1.5 |
| A国 | 0.9 | 1.1 | ? |
| B国 | 1.5 | 0.6 | 0.9 |
| C国 | 3.7 | 0.6 | 3.1 |

参考答案:(1)-0.2%?(2)韩国?
(3)死亡?出生?自然增长
(4)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或老年人口比例相对高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2)A国出现人口负增长,判断为德国,而C国人口增长特征为:高—低—高模式,故判断为肯尼亚;而B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为:低—低—低模式,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判断为韩国。
(3)图示反映人口增长模式从Ⅰ到Ⅱ阶段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死亡率的下降。而人口增长模式从Ⅱ到Ⅲ阶段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从而导致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4)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老年人的比重高,则死亡率上升。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法国和肯尼亚三国人口增长模式图(1990年)》,自左向右国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肯尼亚、中国和法国
B.中国、肯尼亚和法国
C.法国、中国和肯尼亚
D.肯尼亚、法国和中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非洲国家人口出生率高,年轻人口最多,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典型金字塔形状,中国由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出生率、死亡率都下降,处于增长率下降的过渡型阶段,低年龄段人口减少,中青年人口多,法国为三低型增长模式,老龄化严重。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答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