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4:05:23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 小题2: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 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我国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夏季风影响和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等综合因素分析,A—B之间的等值线闭合中心,降水量最丰富,B区域降水量少,从B—C由于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逐渐增加。 小题2: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差异分析,A位于长白山区,为主要的林区;B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为主要的耕作业区,主要的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C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草原广阔,故为畜牧业基地。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结合我国的区域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影响降水量的主要影响和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1~3题。
 1.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生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2.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 ]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3.下列关于我国IT产业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B.高层次承接新一轮全球IT产业转移 C.产业高度集聚,规模效应进—步扩大 D.增加科技投入,由“IT制造”向“IT创造”升级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左图是中国稀土矿分布略图,右图是出口状况统计图表。
 材料二: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市场供应。《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大量粗放开采和初加工企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我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 目前,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分离纯度可达到99.9999%,稀土工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已由初级产品生产迅速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转变,高纯、高附加值的单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产量逐年上升,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大量供应各种级别、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1)读左图,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南北分布特点是________。其中,轻稀土主要集中________等(省区),重稀土主要集中在________。(6分) (2)在资源性质上稀土属于________资源;限制稀土原料大量出口将导致粗放开采和初加工企业出现________现象;我国减少稀土原料出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6分) (3)读右图,2002—2007年我国稀土出口量和创汇量变化特点是什么?(4分) 出口量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汇量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2005年始,我国稀土出口量减少而创汇量增速加快主要原因是什么?试提出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12分)
参考答案: (1)(6分)分布不均(北多南少)(2分);内蒙古、山东、四川(写出任一个得2分);南方七省(南方地区)(2分); (2)(6分)不可再生(2分);减产(破产)(2分);资源总量(占世界比例)不断减少(2分) (3)(4分)出口量呈先升后降、2007年起逐步减少状态(波动变化)(2分); 创汇量则逐年不断上升状态(2分)。 (4)(12分)主要原因:稀土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分);稀土工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2分),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逐年上升。(2分) 措施:通过政策法规保护我国有限的稀土资源;进一步调整我国稀土的产业结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和深加工发展;保护环境,注重生态效益等。(其他答案若合理也可得分,每点2分,总分不能超过6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看到,我国稀土在北方占比重约83﹪,且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南方占比重少,所以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结合图例,可以看到,轻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东、四川等省。重稀土主要分布在南方七省(南方地区)。 (2)资源按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稀土是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限制出口的措施,不是禁止,主要环保、开采、运输等方面提高标准,从而使粗放开采,初加工这些低附加值企业利润减少,不能维持生产,所以这类企业会出现减产(破产)现象。 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开采完的时候。中国以23%的稀土资源承担了世界90%市场供应。大量低价出口,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资源总量(占世界比例)不断减少,美国稀土资源也很丰富,却不开采或少量开采。 (3)我国最初依靠粗放开采出口,严重破坏了环境,后来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改为限制山口量,所以出口量先升后降。、2007年起逐步减少状态(波动变化)。 在减少出口量的同时,生产迅速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转变,所以创汇量则逐年不断上升状态。 (4)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可知,出口量减少,但稀土生产迅速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转变,稀土分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稀土工业产品结构日趋合理,高附加值产品产量逐年上升。所以创汇量增加。 措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依法保护我国有限的稀土资源,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进一步调整我国稀土的产业结构,限制或禁止粗放开采,不断发展高新技术,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资源要注意保护环境,注重生态效益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南水北调的中线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 ] A、北京、武汉 B、天津、焦作 C、烟台、郑州 D、威海、西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面积广阔,所跨经、纬度大,在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各地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各具特色,形成丰富多样的地方民居文化。据此回答14—15题。 小题1:我国宁夏的传统住宅一般不开北窗。这反映当地
A.光照较强 B.冬季风寒冷、风沙大 C.盛行偏南风 D.雨水多 小题2: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居民常年住在竹楼里,西双版纳和宁夏民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密度不同 B.经济水平不同 C.地形不同 D.气候不同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概况。 小题1:宁夏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冬季风强劲,不开北窗为了减少冬季风的侵入。 小题2:西双版纳地区则位于我国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暖湿,竹楼利于通风散热。故两地的民居差异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