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属于?气候,其成因主要是?以 及?的影响。 4.在澳大利亚由A处穿越大陆到B处的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和中西部地貌景观差异极大,这种差异的形成是以 ?条件为基础的,导致东部地貌的形成主要受?作用的影响,而西部主要以?地貌为主。 5.针对国内水资源分布的状况,澳大利亚实施“东水西调”工程,试分析其背景原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2分)读“成渝经济区资,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和“重庆月均温和浓雾发生频率图”,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南方地区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P是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南北地区水热条件不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III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黄河下游很少有支流流入,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少,属半干旱地区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D.干流为地上河,两岸有堤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黄河下游因泥沙堆积,河床抬高,而形成地上河,所以很少有支流注入。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黄河支流的分布情况,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小题。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提高森林覆盖率对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E.夏季气温升高
F.河流含沙量增大
G.地下水的蓄积量增加
H.耕地面积扩大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生态环境问题)。
1.表格资料反映:当地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耕地面积扩大;年降水量减少;气温年
较差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即由于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故粮
食亩产下降。选B项。
2.提高森林覆盖率则,耕地面积缩小;年降水量有所增加,故通过植被涵养水源的
作用,下滲增大,地下水的蓄积量将增大;气温年较差将减小;河流含沙量减少,故选C
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可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