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9 16:12:27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 ?[? ] ? ?A、航天工业 ?B、煤炭工业 ?C、钢铁工业 ?D、微电子工业 (2)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于B点以后发生转变,其原因是①增加环保投入②科学技术进步③产 ? 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 [? ]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4)当进入C阶段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可持续___________、可持续___________、可持 ? 续___________。 (5)列举你日常生活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例)。
参考答案:(1)BC (2)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要能从人口、资源及经济发展三个方面 ? 分析即可) (3)B (4)经济;生态;社会 (5)略(只要合理均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据报道,近些年来,日本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日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题1:日本政府认为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应该是 A.完全不排放废弃物 B.不开采自然资源 C.最佳生产、最少消费 D.适量消费、最少废弃
| 小题2:下列行为符合“零排放”概念的是?(?) A.秸杆燃烧后灰还田 B.推广使用干电池 C.采富矿弃贫矿 D.用牛粪培育蘑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小题1:循环经济旨在节约有限资源,减少浪费,针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而言,故D项符合。 小题2:ABC三项措施都与循环经济理念不符;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困扰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有 A.水土流失、风沙侵害和旱涝灾害 B.梅雨、台风、寒潮和春季风沙的严重侵袭等问题 C.冻土、沼泽地和海河夏季洪水的袭击 D.土壤盐碱化、酸性低产土壤和风沙对农田的吞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梅雨和台风主要分布在江淮及东南沿海地区,冻土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酸性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南方低山丘陵区,且北方地区风沙侵害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选项中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我国主要区域,进而分析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面相关材料,并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东北黑土分布图(图10)。
 (1)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阐明该地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分) (2)要解决该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开荒)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黑土退化严重(1 分);土地利用不合理,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土地沙化、盐碱化加剧(1 分);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1 分);水土流失严重(1 分)。 (2)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1 分);防止黑土的冲刷,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并植树造林(1 分)。保护湿地(保护沼泽)(1 分)。 (3)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1 分);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1 分);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1 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东北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东北种植业发展过程中,不注意黑土的保护,植被破坏导致黑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对湿地和沼泽进行开垦,破坏了沼泽生态环境,导致沼泽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 (2)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东北粮食生产最需要注意的是黑土保持工作。黑土保持工作可以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等。 (3)本题考查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途径。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应该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借鉴丰富经验。所以途径有: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点评:东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存在问题 对策 黑土开发 土壤冲刷,肥力下降 ?改善耕作制度;?加强培肥,增施有机肥;?加强水土保持 林业发展 重伐轻育、、森林火灾、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等导致覆盖率下降,质量降低 ?以营林为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合理采伐 湿地保护 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建设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工程措施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下图为“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北京此次严重内涝的自然原因是2.此次北京城市内涝现象给我国城市建设带来了启示,今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 A.①过多 B.②受阻 C.③过快 D.④增大 E.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 F.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G.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 H.加强城市人口迁移管理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①表示大气降水,特大暴雨造成降水过多,是产生内涝的主要原因;②是蒸发,蒸发在消水过程中作用不大;③是径流,径流过快不易导致涝灾出现;④是下渗,下渗增大也利于积水的减少,选项A正确。 2.城市积水,内涝的出现,客观上因为降水强度过大造成的,人类对降水环节影响不大,只能从主观上去解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径流排水,才能减少或避免涝灾的出现,所以选项B正确,其他三个选项,与解决内涝无关。 考点:该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