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7-03 06:13:14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B.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小题2: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甲地区为草原牧区,由于围绕饮水机出现过度放牧,而导致了水井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小题2:乙地是干旱地区,围绕饮水井,发展灌溉农业,而该地区草原的萎缩主要从灌溉水源的变化分析,由于不合理灌溉且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故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而影响植被生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背景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的生产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比较分析,能从图示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这种行为有违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其^91考试网平性原则包含“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中的“代际公平”。 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违背了对渔业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口总量大。
参考答案:A或正确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决定中国可持续发展要走人口战略。 人口问题 人口战略 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人口素质较低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贫困人口多 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坚持开发式扶贫 人口结构不合理 完善养老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禁止性别的人工选择,消除性别歧视 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有关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农业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B、生态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而进行的无污染生产 C、生态农业主要是各地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并开展综合利用 D、生态农业生产中的能源主要是电能,以利净化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山东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回各题。
1.该地剩余农产品最有可能是2.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处有? ①可促进解决农村就业;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③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 ④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种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一一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哪项活动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A.甘蔗 B.油莱 C.玉米 D.水稻 E.①②③ F.②③④ G.①②④ H.①③④ I.北方的退耕还草 G.湖区的混合放养 东北的大豆和玉米间作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参考答案:1. C 2. A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根据该地为山东。四个选项中在山东广泛种植的为玉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发展生物能源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其好处不是为了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可以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属于循环经济模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