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12-22 05:21:11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材料二: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
| 工业化前
| 工业化初期
| 工业化中期
| 工业化后期
| 后工业化时期
| 人均GDP($)
| 260~728
| 728~1456
| 1456~5460
| 5460~13104
| 13104以上
| 非农产业产值 比重(%)
| 50以下
| 50~70
| 70~87
| 87~98
| 下降
| ?
指标
| 山区
| 两翼
| 珠江三角洲
| 全省
| 人均GDP($)
| 1054
| 1249
| 5594
| 2381
|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 72.66
| 80.33
| 96.22
| 92.24
| ? 注:2004年数据,根据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 材料三: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 增加值构成(%)
| 1998年
| 2001年
| 2004年
|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 35.4
| 40.1
| 41.1
|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 23.8
| 20.6
| 15.24
|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 2.0
| 4.6
| 6.65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2)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4)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中期;后期;地区差异(2)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传统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下降;新兴产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3)劳动; ABCE (4)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本题解析: (1)人均GDP广东省为2381$,珠江三角洲为5594$,参照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人均GDP在1456~5460$之间为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5460~13104$之间为工业化后期。(2)~(4)考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截止2004年底,崇明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5%以上,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1/3。 崇明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到2020年将建设成为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 (1)崇明岛的“身体”之所以在不断“长大”,主要是因为_________,而它在上海的经济地位一直“长不大”,主要是由于_________阻隔,交通不便。 (2)从建设“生态岛区”的战略考虑,崇明岛东滩湿地可适宜?( ) A.开垦农田?B.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 C.开发商品房? D.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 (3)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崇明岛可大力发展的产业有?( ) A.森林工业? B.园艺业 C.采掘工业?D.钢铁工业 (4)按照规划,陈家镇将建设成为以生态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海岛花园”城镇,其区位(布局)条件。
参考答案:(1)河口流速减缓,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此不断堆积 长江 (2)D (3)B (4)位于沪崇长江通道终点附近,滨江临海(邻近东滩湿地,环境质?量好)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流水的堆积作用及长江的交通状况。 第(2)题抓住“生态岛区”这个关键词语,只有建设候鸟自然保护区符合题意。 第(3)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加上崇明岛的资源情况,崇明岛可大力发展园艺业。 第(4)题,要建设成为以生态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海岛花园”城镇,需要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良好的环境质量;面积广阔的海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25~27题。
 小题1: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策? B.市场? C.气候? D.地形 小题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 小题3: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 小题1:大城市周围的农副产品基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小题1:B、C两地由于受地形影响(西部山脉),故经济腹地狭小,使两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小题1:A地区表示长三角地区,由于人口稠密,故城市的发展,适宜采取“内含式”发展,即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发展,而少占地。故人口密度大也体现了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2.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E.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 F.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G.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H.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6月份,2、3、4几个波段都不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 ,9月份,只有4波段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D对。A、B、C错。 2.读图分析可知,在4波段,9月份比六月份更易把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A错。盛絮期有三个波段很难通过遥感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6月份却有三个波段容易通过遥感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说明棉花9月份反射率降低了,B对。新疆棉区,南疆比北疆更重要,是主要产棉区,C错。新疆棉花种植的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棉花质量好。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上,面积较小,D错。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业区位优势。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28分)中原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中原经济区主要经济部门的波及能力指数变化情况图。(波及能力指数反映某一部门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指数越大,表明产业部门对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越高)
 (1)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区,处于_________(自然带)向________(自然带)的过渡地带。(6分) (2)图中淮河中游支流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6分) (3)波及能力指数高且持续上升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影响该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试分析发展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10分) (4)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城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东部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6分) (2)支流集中河流北岸,呈平行状分布(4分)?夏(2分) (3)食品制造(2分)?原料(2分)?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原料充足;当地人口众多,临近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广阔;众多铁路交汇,陆路交通便利;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每点2分,共6分) (4)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可以判断中原经济区属于东部季风区,处于温带季风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所以植被也是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描述河流支流分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描述:1.支流数量的多少;2.支流分布的位置;3.支流的形态和走势。从图上可以看出支流集中河流北岸,呈平行状分布。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较多,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3)图中纵坐标表示波及能力指数,可以看出食品制造是波及能力指数高且持续上升的部门;影响食品制造的主要因素是原料。分析一个产业的区位,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原料;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市场等等。该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原料充足;当地人口众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临近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广阔;众多铁路交汇,陆路交通便利。 (4)工业发展给城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