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题 西部大开发应该
[? ]
A、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发挥区域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2、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
C.生产设备
D.技术指导
3、综合题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1)填表比较苏州河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苏州
徐州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
江苏省西北部,淮河以北
地形区
气候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两地“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建议。
对苏州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徐州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选题 除风能外,广东颇具潜力的新能源还有
A.潮汐能
B.水能
C.核能
D.太阳能
5、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不同区域发展农业的条件不同,下列有关图示四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地势平坦,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水网密布
B、②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呈波状起伏,太阳能丰富
C、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山麓地带,河流多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D、④地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水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缺乏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下列关于图示四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地引河水自流灌溉,发展灌溉农业时要注意管理水土流失
B、②地充分利用光照条件发展河谷农业,推广地膜覆盖等技术
C、③地利用冲积扇,引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发展绿洲农业
D、④地利用低洼的地势和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基塘农业
3、近年来随着④地区开放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引起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是
[? ]
A、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C、全球变暖导致该地区气温升高
D、城市化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