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利用当地丰富的科技人才 B.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C.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D.利用当地优美洁净的环境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根据图示:该产品在美国硅谷研发,在中国珠江三角洲生产,在全球销售,产、销、研各环节联系的纽带是现代交通和通信。
小题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此类工业将产地放在珠三角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根据图示:图中地域联系的方式未涉及商品的收购、存储、调运环节,不包括商业和贸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37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示国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农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国甜菜、葡萄酒、牛奶、肉类、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材料二?水库大坝坝高大于70m的为高坝,坝高30~70m的为中坝,坝高小于30m的为低坝。该国在罗纳河上建有19级水坝,l8座为低坝。
材料三?某区域等高线图
材料四?甲城市1961—1990年气候统计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 3.5 | 4.5 | 6.8 | 9.7 | 13.3 | 16.4 | 18.4 | 18.2 | 15.7 | 11.8 | 6.9 | 4.3 |
降水量 (mm) | 54.3 | 46.1 | 63.5 | 46.5 | 63.3 | 57.8 | 53.6 | 51.6 | 53.8 | 55.5 | 55.8 | 55.8 |
日照 (h/d) | 1.8 | 3.1 | 4.2 | 5.8 | 6.5 | 7.3 | 7.7 | 7.1 | 5.7 | 4.1 | 2.5 | 1.6 |
参考答案:
(1) 优势:气候温和;降水丰沛,相对均匀;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5分)?劣势:夏季气温偏低,光照不足(偏少)(2分)
(2)淹没面积少,移民人数少;工程小,投资少,建设快;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船只过闸时间短,用水少;溃坝威胁性小。(写满4点得8分)
(3)①西部沿海,地理位置重要;②水域条件,港阔水深,避风不冻;③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建港;④水陆交通便利;⑤经济腹地广阔;⑥工农业发达,货物的运输量大。(每点2分)
(4)①实施产业转移;②建设卫星城市;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扶持周边地区发展;⑤引导人口外迁。(每点2分)
本题解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光、热、降水、昼夜温差等)、土壤、水源等,从区域等高线图和相关气候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因此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众多,气温最冷月均温大于0℃(3.5℃),最热月均温小于20℃,降水较多且各月较均匀,日照时数少,因此可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光照不足。注意回答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
(2) 大型工程的建设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本题中大坝的修建,除考虑修建大坝的工程量及投入产出等经济因素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少移民,少淹没耕地和居民点及大坝的安全等社会、生态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港口建设区位条件,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有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等,其中自然条件包括a、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b、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a、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b、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c、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等。
(4)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对策、措施,结合教材中珠三角案例,即可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简要分析绿洲分布的位置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喀什经济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表格,分析乌鲁木齐和喀什气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位置:分布在盆地边缘、山前冲(洪)积扇中下部地区。原因:这些地方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
(2)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限制性因素: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人才短缺;地质灾害(地震、滑坡)等问题突出。
(3)相同点: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原因:同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不同点:乌鲁木齐平均气温低于喀什,而年平均降水大于喀什。原因:乌鲁木齐纬度较高,受冷空气影响大,年平均气温比喀什低;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北侧,受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而喀什地处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渔…”,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小题2: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
D.生态破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本题解析:由材料可知,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渔…”可以得到该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所以(1)题选A,(2)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2题。
[? ]
[? ]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