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区内亚热带植被覆盖条件好 B.区内旅游开发趋于饱和 C.防止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D.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4分)读图12“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⑴ a=b>c(2分) ?原因:我国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故a>c;(1分)b等降水线区域内为祁连山区,降水比周围多,故应与其两侧等降水量线的高者相等。(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分别是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拉萨河南宁。其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所以表示拉萨的是④,乌鲁木齐纬度最高,离冬季风源地最近,冬季气温最低,而且冬季西风带来较多降水,所以①表示乌鲁木齐,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高原之上,易受冬季风的影响,银川西侧有贺兰山阻挡寒冷的冬季风,而且呼和浩特纬度较银川高,海拔也较银川高,故呼和浩特冬季气温低于银川,所以表示银川的是③,故答案选C。
小题2:①表示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侧,冬季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在天山的抬升作用下,容易降下地形雨,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甲、乙两幅区域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M、N均是世界著名河流,试分析两条河流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其原因。
(2)a岛屿旅游业十分发达,阳光充足,沙滩细腻,植被茂盛,气候宜人。试分析a岛屿气候成因。
(3)b岛屿名称在当地土著居民语言中有“多山的地方”之称,旅游业比较发达,但面积狭小的岛屿西南部和东北部降水特点有较大差异,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我国与甲、乙两图区域石油贸易日益增强,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渠道,两区域的四大石油生产国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材料一: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萨赫勒地区的经济由传统的自给性质的游牧业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变,但是,在经济转化过程中,该区非但没有摆脱贫困,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地区之一,并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开发N河流域,所在国家政府历时20多年修建了全长达5500千米的横贯公路干线,并延伸出达近20000千米的公路支线,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由迁移农业(焚耕开垦)向大规模商品性农牧业、林业转化,刺激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对此持指责观点,并预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产生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5)请你对上述两地区区域开发进行合理评价。
参考答案:
(1)M河流水量季节变化较大,N河流水量全年比较平稳。
M河水量主要来自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N河流域靠近赤道,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水量稳定。
(2)a岛屿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冬季,在湿润的西风气流控制下,降水量较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控制,火热干燥。
(3)岛屿是山地地形,东北部为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东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西南部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4)利比亚?埃及?墨西哥?委内瑞拉
(5)材料一:本区处在干旱与半干旱,热带荒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传统的自给性游牧经济,因经营规模小且分散,进行季节放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和水源保护。但是,在经济转换过程中,当地人们扩大了经济生产规模,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水资源等需求量扩大,出现了农牧之争现象,草场资源、水资源因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开发,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材料二:本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植被,有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世界环境和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该区的经济转换过程中,伴随着热带雨林的大面积开发,毁林开荒,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长期过度开发,第一,造成了该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出现了土地荒漠化;第二,使得全球气候发生了负面变化,二氧化碳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涝灾害增加;第三,导致世界物种出现灭绝的危险。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表1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问题。
表l:
地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降水量(mm) | 15.6 | 466.6 | 777.4 | 205.4 |
一月平均气温(℃) | -8.5 | -6.6 | -1.2 | -0.9 |
七月平均气温(℃) | 27.4 | 23.5 | 23.9 | 23.6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气候要素的分析、判断及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小题1:四地普遍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且年降水量的变化也是符合①<④<②< ③,所以可得出③→②→④→①大陆性渐强,这是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差异。
小题2:根据四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可以得出①、④两地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②、③两地处于东部季风区,从干湿状况上来看属于湿润半湿润区。而有春汛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故A 选项也错误。
小题3:②地区处于半湿润区以种植业为主;③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处于秦岭淮河以北,农田类型是旱田为主;青稞的种植分布在青藏高原区上,故④也不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