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2 06:08:21 【

1、单选题  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发展规划图,根据辖区内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情况,将其划分为:甲—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圈、乙—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丙—都市生活圈。据图完成问题。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通最便捷的是甲区
B.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乙区
C.河流水质最好的是丙区
D.建港口最好选择 ② 河口

小题2:甲区规划为限制开发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其主要原因是
A.区内亚热带植被覆盖条件好
B.区内旅游开发趋于饱和
C.防止区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D.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小题1:结合材料交通最便捷的是都市生活圈丙区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故B项正确;河流水质最好的是甲区,位于河流上游;建港条件最好的是①,位于较大河流的入海口,河运和海运相联系且位于海湾内可避风浪。
小题2:甲位于河流的上游,冬季风的上风向,故限制开发主要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4分)读图12“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

⑴ 判断a、b、c三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大小关系,说明理由?(4分)
?
?
⑵ 形成丙处地貌类型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貌易给附近地区造成什么问题?(3分)
?
?
⑶ 乙和丁所在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农业区,制约其农业生产共同的主导因素及农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3分)
?
?
⑷ 图中流经甲城市的河流是?,试述河流在图中河段的水文特征。(4分)


参考答案:⑴ a=b>c(2分) ?原因:我国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故a>c;(1分)b等降水线区域内为祁连山区,降水比周围多,故应与其两侧等降水量线的高者相等。(1分)
⑵ 风力搬运、沉积(2分)?荒漠化、埋没铁路等(1分)
⑶ 灌溉水源或水源不足(1分)?问题:风沙危害;灌溉不合理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过度用水引起下游河段用水紧张。(任写2方面给2分)
⑷ 黄河(1分)?该河段处在黄河上游,水量较小、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有凌汛现象。(任写3个方面给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
(1)结合图示的省区轮廓和重要的地理事物判断该地区位于西北地区;A山脉为祁连山;该地区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多地形雨,故降水略多;
(2)丙处地貌为沙丘,主要由于风力的搬运和沉积而形成;沙丘移动容易造成对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破坏和沙尘暴多发等;
(3)图示乙表示河西走廊,丁表示宁夏平原,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不足;故农业发展中主要可能引起的问题,如不合理灌溉会引起盐碱化;过度开垦等植被的破坏会引起荒漠化等问题。
(4)图示结合省区轮廓和铁路分布判断甲表示兰州,分布于黄河河谷。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凌汛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夏秋降水量(mm)
冬春降水量(mm)
7月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153.2
124.4
25.7
-15.2

351.5
66.0
21.9
-13.5

165.6
37.1
23.6
-9.0

435.0
9.8
14.9
-2.3
南宁
868.8
431.8
28.3
12.8
小题1: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
A.副高控制
B.蒙古高压控制
C.热带气旋影响
D.西风气流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分别是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拉萨河南宁。其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所以表示拉萨的是④,乌鲁木齐纬度最高,离冬季风源地最近,冬季气温最低,而且冬季西风带来较多降水,所以①表示乌鲁木齐,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高原之上,易受冬季风的影响,银川西侧有贺兰山阻挡寒冷的冬季风,而且呼和浩特纬度较银川高,海拔也较银川高,故呼和浩特冬季气温低于银川,所以表示银川的是③,故答案选C。
小题2:①表示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侧,冬季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在天山的抬升作用下,容易降下地形雨,故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甲、乙两幅区域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M、N均是世界著名河流,试分析两条河流季节变化的差异及其原因。
(2)a岛屿旅游业十分发达,阳光充足,沙滩细腻,植被茂盛,气候宜人。试分析a岛屿气候成因。
(3)b岛屿名称在当地土著居民语言中有“多山的地方”之称,旅游业比较发达,但面积狭小的岛屿西南部和东北部降水特点有较大差异,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我国与甲、乙两图区域石油贸易日益增强,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渠道,两区域的四大石油生产国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材料一:自20世纪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萨赫勒地区的经济由传统的自给性质的游牧业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变,但是,在经济转化过程中,该区非但没有摆脱贫困,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地区之一,并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开发N河流域,所在国家政府历时20多年修建了全长达5500千米的横贯公路干线,并延伸出达近20000千米的公路支线,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由迁移农业(焚耕开垦)向大规模商品性农牧业、林业转化,刺激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国际社会许多专家对此持指责观点,并预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产生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5)请你对上述两地区区域开发进行合理评价。


参考答案:
(1)M河流水量季节变化较大,N河流水量全年比较平稳。
M河水量主要来自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N河流域靠近赤道,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水量稳定。
(2)a岛屿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冬季,在湿润的西风气流控制下,降水量较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控制,火热干燥。
(3)岛屿是山地地形,东北部为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东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西南部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4)利比亚?埃及?墨西哥?委内瑞拉
(5)材料一:本区处在干旱与半干旱,热带荒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传统的自给性游牧经济,因经营规模小且分散,进行季节放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和水源保护。但是,在经济转换过程中,当地人们扩大了经济生产规模,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水资源等需求量扩大,出现了农牧之争现象,草场资源、水资源因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开发,受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材料二:本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植被,有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世界环境和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该区的经济转换过程中,伴随着热带雨林的大面积开发,毁林开荒,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长期过度开发,第一,造成了该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出现了土地荒漠化;第二,使得全球气候发生了负面变化,二氧化碳量增加,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涝灾害增加;第三,导致世界物种出现灭绝的危险。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表1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问题。
表l:

地点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0.9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小题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小题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小题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水稻和青稞为主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气候要素的分析、判断及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小题1:四地普遍夏季高温、冬季寒冷,且年降水量的变化也是符合①<④<②< ③,所以可得出③→②→④→①大陆性渐强,这是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差异。
小题2:根据四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可以得出①、④两地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②、③两地处于东部季风区,从干湿状况上来看属于湿润半湿润区。而有春汛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故A 选项也错误。
小题3:②地区处于半湿润区以种植业为主;③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处于秦岭淮河以北,农田类型是旱田为主;青稞的种植分布在青藏高原区上,故④也不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环..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