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读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图,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5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D极地高压带 E东南信风带 F盛行西风带
本题解析:
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赤道地区终年高温,盛行上升气流,因此近地面形成低压,A为赤道低压带;到30°S左右受动力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高压带,即B为副热带高压带;南极地区终年严寒盛行下沉气流,为高压带,因此D为极地高压带,同样由于动力原因。在60°S左右形成低压带,即C副极地低压带。根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垂直,从高压指向低压,又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因此E为东南信风带,F为盛行西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容易导致洪涝的强降水常是由于下列哪些天气系统形成:
?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A图表示冷气团主动进攻,为冷锋图示,可能带来强降水;B图冷气团后退,判断为暖锋,一般形成连续性降雨,强度较小;C图表示气流上升,判断为对流雨,强度大;D表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希巴姆古城(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共和国,建在哈德拉毛河(部分为季节河)河谷旁边的低山丘陵之上。古城内密布着500余座5—10层不等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完全由泥土和木头建造而成。古城所在地区总体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却在10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

(1)分析古城所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10分)
(2)从自然地理角度简述古城选址的依据。(6分)
(3)古城楼房墙厚、窗小、分排(下排窗贴近地面,上排窗靠近层顶),分析其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距海近(2分);西南季风盛行时携带海洋水汽(2分),可沿河谷深入(2分);受山地影响多地形雨(2分);赤道低压带北移到来时降水增加(2分)。
(2)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2分);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2分);远离沙漠腹地(2分)。
(3)墙厚:隔热降温(2分)
窗小:抵御风沙(2分)
分排: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2分),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2分)(仅答“利于通风”得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古城所在地区位于河谷旁的低山丘陵上,距海近。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携带海洋水汽,可沿河谷深入,受山地抬升影响,多地形雨。赤道低压带北移到来时降水增加。所以古城虽然总体上是沙漠气候,但降水多。
(2)古城地处丘陵,利于雨季防洪。位于热带地区,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古城所在地远离沙漠腹地,邻近海洋,降水较多适合人类生存。
(3)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古城墙厚,有利于隔热降温。建筑窗小,有利于抵御风沙。窗子分排上下两层,有利于凉爽的空气从下窗进来,室内的热气从上窗排出。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原因,聚落选址的条件,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青藏高原地区号称“世界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回答问题。(13分)

简单概括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并综合分析该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分布及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13分)
参考答案: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答出3点即可) (3分)
成因;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此外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该区域各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差异较大,形成了从湿润到干旱区的巨大差异。(3分)
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1分);主要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灌溉水源(1分);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高,年均温低,只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1分)
地域文化景观:
服饰:服饰以掉袖藏袍为主,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2分)
民居:民居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这与当地年均温较低的气候有关(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的地区的气候主要为高寒气候;其年均温较低,光照多,积温较少;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弱,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不利于保温。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比其他地方多。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使种植业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该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其他地势较高地区,由于气温低,适合牧草生产,形成高寒牧业。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服饰多以掉袖藏袍为主;这里年均温较低,则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
考点:该考查青藏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甲“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29—30题。

小题1:当该地正值图甲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时,比较稳定地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是图乙中的
小题2:当该地正值图甲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时,图乙中的天气系统持续稳定在该地区较长时间时,我国将出现
A.南涝北旱现象
B.北涝南旱现象
C.东旱西涝现象
D.全国均涝现象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
小题1:根据图甲的降水量集中在6—7月,判断该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则图甲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为8月,则影响长江流域的天气系统为副热带高压;AD项为低压槽,错误;而C项图示的风向向左偏,错误。选B项。
小题2:图甲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月份为8月,若副高较长时间稳定在该地区,说明副高势力强,则南方地区将持续干旱,雨带将较长时间停留在北方地区,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