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问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是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E.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F.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G.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H.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2、单选题 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3、单选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E.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F.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G.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H.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4、单选题 读 “世界部分国家和区域生产、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2.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A.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D.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
E.印度多于俄罗斯
F.美国最多
G.金砖五国多于欧盟27国
H.日本多于美国
5、综合题 读某区域发展三个阶段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读图Ⅰ,该城市在形成之初,主要区位条件是?;读图Ⅱ,该地区在第Ⅱ阶段经济发展迅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2分)。
(2)从第Ⅰ阶段到第Ⅱ阶段,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如果该地是发达国家的某人口密集的区域,分析第Ⅲ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导致人口流动方向变化的原因。(4分)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该地区第Ⅲ阶段可持续发展措施有哪些借鉴?(4分)
(4)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和?的特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