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太阳始终直射南半球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C.武汉的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D.地球自转速度先快后慢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这两天早晨太阳均能照到法老塑像上,说明这两天日出时太阳的方位相同,去神庙朝拜的信徒人影朝向相同;埃及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这两天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二月二十二日地球后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正在缩小,十月二十一日后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正在缩小。
【小题2】从法老生日到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之后直至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秋分日后到法老登基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法老生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之后,地球公转速度变快;从法老生日到夏至日期间,武汉的昼长逐渐变长,夏至日之后到法老登基日,武汉的昼长变短;地球自转速度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如图表示12月10日四地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属于南寒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四地中,线速度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是( )
A.丁丙甲乙
B.乙甲丁丙
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
【小题3】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处在近日点附近
B.地球处在远日点附近
C.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D.地球自转的速度较快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12月10日接近冬至日,此时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图中丁图出现极昼现象,说明位于南极附近,为南寒带。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黑夜越短,甲丙位于北半球,乙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
【小题2】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由上题可知,丁出现极昼现象,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乙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丙地夜长比甲地长故丙地纬度比甲地高,故线速度丙地比甲地小。
【小题3】由上题可知,此时接近冬至日,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处在近日点附近。
考点:该题考查昼夜长短和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小题2】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当a、c两线重叠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因此b在赤道上,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球1月初时,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所以本题A正确。
【小题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由于b位于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物体无偏转现象,运动方向应保持初始方向,所以本题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经纬网俯视图(箭头表示自转方向),回答下题。(10分)
(1)丙地的地理坐标是( , )。
(2)乙在丙的 方,甲在丙的 方。
(3)从甲地出发,先沿30°经线往 方向到极点P,其行程是 千米。
(4)甲、乙、丙三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既没有极昼极夜,也没有太阳直射的是 。
(5)飞机按最短距离从甲地飞到乙地,其正确的飞行方向是先往 ,再往 。
参考答案:
(1)(45°N,105°E)
(2)正东 西南方
(3)正北 9990
(4)丙 乙、丙
(5)西北 西南
本题解析:
(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图可知:丙地的地理坐标是(45°N,105°E)。
(2)地球上定向的方法很多:有指向标的根据: “箭头指示北方”来确定方向;有经纬网的,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来确定方向;既无指向标,有无经纬网的的一般地图,我们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本题中有经纬网,所以我们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知:已在丙的正东,甲在丙的西南方。
(3)在地球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南北两极点只有一个方向:北极点四周都是南,南极点四周都是北。从甲地出发,先沿30°经线往正北方向到极点P;在经线上,纬度每隔1°的实际距离约是111千米,甲地位于赤道,从赤道到北极点,纬度差为90°,其行程是:90°×111=9990千米。
(4)在地球仪上,我们通常以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据图可知:甲地坐标是:30°W,0°,位于西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乙地的坐标是:45°N,165°W,位于西半球,既没有极昼极夜,也没有太阳直射的是;丙地是:45°N,105°E,位于东半球,既没有极昼极夜,也没有太阳直射的是。
(5)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为了保证飞机沿着最短距离方向飞行,必须按照大圆航线飞行。大圆航线就是指运用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大圆的劣弧这一原理,而确定的航线。据图可知:甲乙地位于北半球,经度和不等于180º,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太阳黑子增多的年份,耀斑相应减少。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壳物质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