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小题1: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在春分日这一天,测得该校操场上旗杆在不同时
A.(45°N, 135°E) B.(43°N, 105°E) C.(49°N, 120°E) D.(43°N, 90°E)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分析。
小题1:根据表格中13时和15时的影长相等,判断14时当当日影长最短;则利用影长
10M,杆长10.72M,计算春分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7°,则当地的纬度为43°N,根据北
京时间14时,当地影长最短,说明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晚2小时,则当地经度为90°E;
故选D项。
小题2:利用当地的地理位置判断当地位于下班地区,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该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分)
(l)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
(2)填出地形区名称:C?;D?。
(3)ABCD四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为基础。
(4)C地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B.甜菜
C.棉花
D.小米
(5)该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有?、?、?三种水源,河流汛期出现在?季和?季。
(6)写出B地形所含的地理意义(至少两方面)。
①?;②?;
参考答案:
小题1:西北—东南?
小题2:东北平原?长白山
小题3:水分
小题4:B
小题5: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春、?夏秋
小题6:半湿润、半干旱界线? 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界线等,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两点的经纬度变化判断其走向。
小题2:图示C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势较低,判断为东北平原。D位于东北平原的东部,为长白山区。
小题3:图示ABCD四地的自然景观呈东西方向的递变,属于干湿度地带性,是由于水分条件由沿海向内陆的递减而导致的。
小题4:C位于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小麦和小米属于粮食作物,而不是经济作物,棉花为亚热带或暖温带作物,不适宜在东北种植,而甜菜为中温带作物,符合。
小题5: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双汛,夏季由于受降水补给,形成夏汛;春季由于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故形成春汛,且还有各地普遍存在的地下水补给。
小题6:图示B为大兴安岭,其地理意义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类型、降水量、植被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根据经纬度变化、地形起伏准确判断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布,并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况,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加强对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的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