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A.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减少环境污染和扩散 D.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下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的四个城市,③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超过60%,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③阶段工业化程度最低、城市化水平最低;①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占50%,第一产业比重小,不到20%,①阶段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
小题2: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发展,两者相互联系,互不分割。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的比重是逐渐降低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是逐渐升高的,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的比重也越大。由图中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可判断,③处于初始阶段,①处于最后阶段,②④处于中间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6,回答问题。
小题1: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M为能源 ,N为技术
C.M为技术,N为资金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小题2:若M为钢铁厂,其转栘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联系。
小题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劳动力廉价,煤炭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技术发达,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故区际间产业要素流通M为能源,N为技术,B项正确。
小题2: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会增加乙地的就业机会,促进乙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由于钢铁厂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故对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长江(宜宾—吴淞口)、黄河(兰州—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总长度之比。完成2题。
小题1: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
A.长度约300千米
B.秋末春初有凌汛现象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此段
D.流经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被誉为“塞外江南”
小题2:宜昌以西、以东河段?
A.宜昌以西河段水流平缓,河流堆积
B.宜昌以东河段落差大,地壳上升,河水侵蚀
C.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占总落差20%,水能资源丰富
D.宜昌以东河段长度占总长度60%,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意可知,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河流流向从低纬流向高纬;最低温度在0℃以下,水源有凌汛现象。选择B项。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宜昌以西地形落差大,水能丰富;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长度占总长度60%。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