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自然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A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处地质构造是 。
(2)图示区域的河流,一般来说在平直段 (左、右)岸坡度较大,这是在 影响下的结果。
(3)如果③地区植被遭破坏,C地区发生 灾害的可能性会增大,这反映地理环境的 特征。
(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与杭州相比,②地的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比杭州 (大、小)。
(5)①、②两地较易形成城市的是 ,相比而言,其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参考答案:(20分)
(1)(4分)流水沉积 断层
(2)(4分)右 地转偏向力
(3)(4分)旱涝 整体性
(4)(4分)北温带 较大
(5)(4分) ② ②地位于干支流交汇处,交通更加便利。
本题解析:。
(1)A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应该是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的冲积扇,促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B处地层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地质构造是断层。
(2)图示区域的河流,一般来说在平直段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我国地处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岸受侵蚀,坡度较大。
(3)③地位于山上,河流源头,如果植被遭破坏,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C地区河流泥沙淤积,水位抬高,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植被影响气候和水文特征,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从图中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可得出该地最有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北温带,杭州地处亚热带,该地纬度较高,与杭州相比,②地的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比杭州大。
(5)②地位于干支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与①地相比,②地比①地多一个方向上的水运方向,交通更加便利,更有利于形成城市。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能够反映沉积岩一变质岩转化过程的是
[? ]
A、长石→花岗岩
B、页岩→板岩
C、化石→石灰岩
D、大理岩→石灰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22~23题。

小题1:c区域的地质构造名称为? (? )
A 地垒?B 地堑 ?C 背斜?D 向斜
小题2:①②③④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轻的岩层是? (? )
A ①?B ②?C ③?D ④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新疆地区的甲城市于1958年建市,2007年人口增至近50万人,人均GDP已跃居新疆第一位,并于当年开工建设引水工程。图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边区域,图B为甲城市气候资料,图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观:

(1)从气候的角度简析甲城市附近该典型地貌的形成条件。(6分)
(2)分析甲城市兴建引水工程的地理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风化作用显著;(3分)大风日数多、风力大、风沙侵蚀作用强。(3分)
(2)自然原因: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高山冰雪融水少;河流稀少,水资源短缺。(4分,任答2点4分)
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增大。(4分)
本题解析:
(1)由图可知该典型地貌是主要是风化、风力作用形成的。题目要求从气候的角度说明风力大的原因。由于甲城位于我国的新疆地区,该地由于深居内陆,常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常年降水少,气候干旱,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风化作用显著;地表大风日数多、风力大、风沙侵蚀作用强而形成。
(2)引水工程的原因要从当地缺水和对水的需求大来进行说明。由于该地深居内陆常年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虽然有冰雪融水,但高山冰雪融水少;此外地表河流稀少,水资源短缺;材料中提到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加人类生产、生活需水量更大。
考点:地貌的成因、引水工程地理原因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B两处的河谷形态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3分)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河口地貌带来什么影响?(3分)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 ,请简析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形,(1分)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呈“U”形。(1分)A处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B处河流流速慢以侧蚀为主(1分)。
(2)冲积扇(1分);流水的堆积作用(1分)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1分)耕地增加,(1分)会造成水土流失,加速河流的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1分)
(4)沿河、沿海岸分布(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2分)
本题解析:
(1)仔细读图可以发现:A处位于支流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水流缓慢,流水的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即“U”形。
(2)注意观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由图中可知C处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部位,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
(3)认真识别图中林地、草地、耕地三者的图例,注意它们数量的变化,从而推断出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下降,会造成水土流失,河流的含沙量增加,河流的泥沙淤积加速,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由图可知该地区聚落主要沿河、沿海岸分布,聚落所处等高线数值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图中河流支流众多,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水流较慢,有便捷的内河航运;临近河流入海口附近,便于河海联运。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河流地貌的发育、聚落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