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2020-01-08 14:35:49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冰川运动 D.全球变暖
| 小题2: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 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 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 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IPCC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b?;c?;d?。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结合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
3、单选题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A.可以改变大范围的气候状况 B.可以减少地表水的使用 C.可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D.不能缓解受水区的生态缺水
4、单选题 温度距平是指该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的差距。读图回答题。
 小题1:下列各时段中,全球气温均高于平均值的是 A.1880~1900年 B.1900~1940年 C.1940~1980年 D.1980~2000年
|
小题2:下列有关图示气温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增加
C.毁林,以及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量增多
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___。
(2)把图中预测海平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3)按图中①的状况发展下去,对我国未来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填字母)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台湾海峡将变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