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与地图》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A.L1和L3 B.L2和L4 C.L1和L2 D.L4和L1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M处对应的等温线为12℃;N处对应的等温线为2℃,故M与N的温差为10℃。
【小题2】由图可知:图中L2处为暖流,因为L2处水温比两侧要高;L3为沿岸寒流,因为根据等温线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2月份北半球为冬季,陆地气温低,故L3水温较低;L1为暖流,根据等温线弯曲形状可判断L1处水温比两侧要高;L4为寒流,因为L4是由高纬流向低纬的。
考点:本题组考查寒暖流的判读。
点评:本组题重点考查洋流的流向的判断。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1)M与N温度的判断。(2)南北半球的判断。(3)洋流方向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河在图示区域河段的流向为2.河谷M地气候炎热少雨,其原因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南流向东北
C.西北流向东南
D.东南流向西北
E.处于背风坡,“焚风”作用显著
F.海拔较低,空气受热上升为主
G.谷地地形,水汽难以集中
H.植被遭破坏,使蒸腾作用减弱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纵坐标表示海拔。从海拔来看,北纬28°处的A河河段海拔在1500米以上,北纬26°处的A河河段海拔在1500米以下,根据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的规律,结合经纬网,可判断A河在图示区域河段的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2.河谷M地的东、西侧均为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受高山的阻挡,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因而炎热少雨,故选A。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世界部分地区的等温线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2分)
【小题1】图示等温线反映的是____半球_____月份等温线图。简述等温线在M、N两处的弯曲方向及主要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时,我国东部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形成该特点主要是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此时我国东部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N西侧多峡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3】图1中岛屿在2010年4月火山喷发,给欧洲带来巨大影响,在图2中找出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填出数字代号和字母代号)
参考答案:
【小题1】北;1;M处向北凸,N处向南凸;暖流与地形影响;太阳辐射;7分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由南向北递减,而且等温线分布较密集;2分
【小题2】冰川作用;1分
【小题3】3;b 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等温线的数值向北减小,所以为北半球。图中等温线的数值较低,为北半球的冬季,1月份。M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N地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向南凸。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我国南方温度高,北方温度低,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由南向北递减,而且等温线分布较密集。
【小题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多峡湾,原因是冰川的侵蚀作用。
【小题3】火山喷发属于岩浆上升运动。图中3为岩浆的上升冷却凝固,岩浆的上升冷却凝固形成b为岩浆岩。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2.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为
A.图中箭头正确表示了潜水的流向
B.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C.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20米
D.图示地区地形主要为山脊和山谷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逐项分析。A选项,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且由高水位指向低水位;B选项,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地面高度(等高线数值为15米)减去潜水位(数值为10米),即埋藏深度为5米;C选项,图中Q点的潜水位为10米,地面高度为20米;D选项迷惑性较大,因图中等高线数值不是很大(200米以下),更为关键的是图中给出了比例尺,所以应是平原地形。若不认真读图,就容易判断失误,导致选择错误。
2.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分布可判断:图中②③④点为地下水汇集区,①点位于潜水分岭,潜水补给不充足,故首先排除①点。又因为②地的潜水汇水面积包括③和④地的潜水汇水面积,故选②。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⑥______。
(2)若③④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 (用数字表示)。
(4)小河干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小河旁有A、B两个取水口(AC和BC两条线)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的方案是________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__处最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鞍部;山谷;陡崖。
(2)6
(3)1:100000
(4)大致自北向南流
(5)AC;AC线虽然引水距离较长,但水从水库引出后可以顺着地势进行自流,而C处地势比B处高,不便于自流引水。
(6)丙;①丙处坡度较缓,有利于修建梯田,保持水土;②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
本题解析:
(1)①位于两个山谷和两个山脊中间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部位,为鞍部;②位于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出突出部分,为山谷;⑥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图中右下角为比例尺,1cm代表实际距离2km,因此,若③④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6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1:200000)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100000。
(4)注意图左上角的指向标。
(5)引水线路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线路的长短,还要看两地的海拔状况,考虑是否水能自流。
(6)梯田往往选择在坡度较缓(等高线较稀疏)的地带,同时还要考虑引水灌溉的情况。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生产活动与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