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山脉、河流分布判断甲地区为河西走廊,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但靠近祁连山区,多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甲为河西走廊,乙地为宁夏平原,丙地为湟水谷地,多以半湿润半干旱区为主,而水稻是喜水作物,一般生长在湿润区。棉花喜温好光,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中生长。由于棉花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所以分布有着明显集中的特点。青稞主要生长在高寒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而小麦种植的区域,主要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小题3: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我国区域地理的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山脉、河流分布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条件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区域地理常规考点的整理与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乙甲丁丙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
小题2: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丁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乙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根据图示的地理轮廓判断:甲为三江平原;乙为黄河下游;丙为浙江省;丁位于珠三角。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故越往东日出越早,根据四地的经纬位置判断即可。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为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应加强湿地保护;乙地位于黄河下游,旱涝、盐碱严重;丙位于浙南山区,故应立足山区发展立体农业,开发优势资源,C正确。丁位于珠三角,宜农荒地少。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区域内部存在差导,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A项区域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错误;B项区域内部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错误;C项区域的划分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自然要素划分,也可根据人为因素划分;错误;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面三幅图后,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从经济发展的条件看,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突出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目前,______ 资源短缺成为影响环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1分)
(3)图中乙河3~5月份流量较少,试从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4分)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原因:??
(4)图中甲阴影区是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有:(3分)
(5)简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2分)
参考答案: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1分)?⑵水(1分)
⑶①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降水量少(1分);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1分)
⑷①光照、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生长(1分)(秋季少雨,晴天多,有利于棉花收摘);②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1分);③有黄河水灌溉水源(1分)
⑸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1分);②降水季节不均衡,降水年际变化大(1分)
本题解析:(1)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与我国南方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比较,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利于经济发展。(2)我国环渤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大,而该地区地处北方,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故水资源成为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条件。(3)直接根据图示的降水量分布,并可结合蒸发量和用水量分析即可。(4)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状况分析。(5)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蒸发量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的区域差异,并能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我国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和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的一般分析思维等内容,注意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和答题的完整性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A.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图②中部为天山,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小题2:对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因干支流汇合而兴起
B.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C.丙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D.丁位于澜沧江沿岸,有“日光城”之称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图示四省区的轮廓和主要山脉分布判断,①湖北省;②新疆;③陕西;④西藏;
小题1:图①中山脉为巫山,长江穿过巫山形成长江三峡;图3中山脉为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小题2:A项甲城市为湖北省会武汉,而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为重庆;错误;B项乙城市为乌鲁木齐,位于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因陆路交通发展而兴起;错误。D项丁为拉萨,但不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错误。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主要农业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