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我国旱地主要分布在
A.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
B.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一般。学生熟练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即可。同时也兼顾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知识梳理】
一、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1、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2、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
3、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新疆、内蒙古、青藏高原等。
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和一月份0 °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 mm,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四条大河下游某水文站所测各月平均流量,河流的排序与流量图的排序相符的是:

A.长江、松花江、澜沧江、海河
B.长江、澜沧江、松花江、海河
C.澜沧江、长江、松花江、海河
D.海河、松花江、长江、澜沧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 “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生活习惯
B.滥砍乱伐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
E.先移民,后治理
F.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G.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H.建水电站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由材料可知,“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是由于人们滥砍乱伐造成的。
2.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所以,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能源问题,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08 年 5 月 2 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伊洛瓦底省海基岛附近登陆,最高时速达 240 公里。截至 16 日,缅甸强热带风暴造成的死亡人数上升至 77738 人,失踪人数为55917 人,受伤人数为 19359 人。读图Ⅰ和图Ⅱ(图Ⅰ中沿北纬 20°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缅甸所在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2.2008 年2日登陆缅甸的热带风暴对下列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是3.袭击缅甸的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形成于印度洋,中心风力为4.通常年份,在孟加拉湾形成的强热带风暴在孟加拉国登陆,对缅甸影响不大,而“纳尔吉斯”风灾造成缅甸伤亡惨重,原因最不可能是
A.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频繁
B.经济发展快,生产力水平高
C.缅甸所在半岛为中南半岛
D.与我国河流相连,水运联系便利
E.水稻
F.小麦
G.棉花
H.黄麻
I.8~9 级
G.9~10级
10~11 级
12 级以上
受灾地区人口稠密,住房不抗风
灾发前不能进行准确预报
风暴角度和风向罕见,绕过天然屏障
沿海地区红树林破坏严重
参考答案:1. C
2. A
3. C
4.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自然灾害。
1.图示该地区位于中南半岛,故C正确。
2.中南半岛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3.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8—9级称热带低压;9—10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以上为台风或飓风。
4.目前的天气预报技术对台风基本能做到准确预报,故B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分布广泛,有①山东丘陵;②江南丘陵;③辽东丘陵;④两广丘陵,自北向南依次为(?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分布,四大丘陵的位置。结合四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判断。四大丘陵的位置自北向南依次为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所以顺序为③①②④。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