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喷出型岩浆岩的是喷出岩,最典型的是玄武岩。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横剖面示意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北半球某河流部分横剖面示意图”可以判断河流东岸水位较高,由此推知河流东岸被侵蚀,西岸沉积,东岸坡较陡,西岸坡较缓也印证了这一点,又因为北半球河流向右偏,故该河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
小题2:下列关于该河情况的叙述:
A.该剖面位于河流上游,不对。河流上游应以下切侵蚀为主,上游河流剖面应为“V”字形,下游以流水沉积为主。?
B.该河段西侧可形成河漫滩平原,正确,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
C.建港口应选在西岸 ,不对。建港应在东岸,东岸被侵蚀,港阔水深。?
D.该处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不对。该处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有剖面图的底部和西岸可以看出。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根据被侵蚀岸来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剖面图来判断该河段的位置。在此需注意河流上游应以下切侵蚀为主,下游以流水沉积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有一自南向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较重。某日北京时间18: 50时,该地旗杆影子缩为一个点。读图答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非洲地中海沿岸
B.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盛行风为东北风
D.可能为热带草原景观
小题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构造为典型的储油构造
B.乙处钻探到的岩层最复杂
C.丙处钻井可能发现大理岩
D.丁处地下铁矿体形成时间比断层晚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处有一自南向北流的河流,西岸冲刷较重,反映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某日北京时间18: 50时,该地旗杆影子缩为一个点。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即纬度位置小于23.5°N;当北京时间为18:50时,当地为正午12时,即当地时间较120°E地方时晚6小时50分,即经度位于120°E西侧102.5°,即当地位于17.5°E,判断该地区位于北非,故可能为热带草原景观。
小题2:甲处位于断层附近,故不利于石油储存,A错误;根据图示钻探到的岩层最复杂的是丙处,B错误。丙处花岗岩和石灰岩接触地带,岩浆侵入时石灰岩受热可能变质形成大理岩,C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题干的河流偏向、地方时的差异和图示岩层的分布和破坏关系等内容,进而可判断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南北半球、经纬度位置和岩层形成的早晚关系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侵”, 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海退过程反之。据资料及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上示意图所属的过程以及虚线方框中沉积颗粒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A.海侵 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
B.海退 沉积颗粒变化与甲相符
C.海侵 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
D.海退 沉积颗粒变化与乙相符
【小题2】引起上图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壳上升 ②地壳下降 ③冰期 ④间冰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及图示,左图表示海平面不断上升,因此是海侵。海侵过程沉积物自下而上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碎屑岩表现为更粗的颗粒,即颗粒物由下而上越来越小,与甲相符。
【小题2】本图显示的是海平面上升,可以是地壳运动形成,间冰期气候变暖,极冰融化也可以导致海平面上升,故选C。
考点: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