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a季风影响下温和湿润 B.b季风影响下高温干燥 C.此时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 D.此时节我国多受寒潮影响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东南风,b为西南风,故A、C错误;a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此时亚欧大陆升温速度快,温度较同纬度海洋上高,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南风;b是南亚地区的夏季风,此时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
【小题2】a、b均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其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均高温多雨。
考点:季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据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⑦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⑦④③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
①A点比B点气压低 ②B点比D点气压高 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 ④C点比D点气压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垂直方向的气压规律可知,同一地点的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图中A点比B点气压高,C点比D点气压高;由图可知B点比D点在同一等高线上,所以气压应该相等;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小题2】若M点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四幅图中表示M地气候特征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 0°~10°之间的地区纬度低,受热多,盛行上升气流,形成赤道低压带,多降雨,A错误;30°~40°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压带,降雨少,炎热干燥,D正确;两气压带之间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方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东南风,B、C错误。
【小题2】M点位于30°到40°之间大陆西岸,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该地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根据四图中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可知正确的是D选项。
考点: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2分)
(2)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来讲,草地的反射率为 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3分)
(3)说出丙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其对过程①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4)人类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简述该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0分)
(1)甲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易受侵蚀,形成谷地(2分)
(2)②会增强(1分)原因:地面反射率变小,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辐射增强。(2分)
(3)丙处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 大量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削弱)(2分)
(4)d(1分) 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1分) 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1分)
本题解析:
(1)图示甲处岩层结构是中心老两翼新,呈拱形,是背斜构造。甲在地貌上表现为谷地,主要是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松散容易被侵蚀。
(2)②是地面辐射。乙处植被少,是深色的土壤反射率降低,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
(3)丙处是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使大气层中的粉尘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增强,导致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①的作用明显减弱。
(4)人类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河流由于重力作用由高向低处流,冲蚀作用形成河谷等侵蚀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于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平原等堆积地貌。
考点: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