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A.受西风带控制 B.出现世界气温最高值 C.河流处于汛期 D.草木枯黄,野生动物减少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地球的公转可知,图中地球是顺时针运动,应是从南极上空看到的地球公转运动。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晨昏线过极点,说明此时是二分日。如果是秋分日,则晨昏线 ab的移动方向向东,A对。地球公转速度加快,D对。有两个正确答案,所以不可能。只能是春分日,此日后,晨昏线ab向西移动,A错。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图中a地纬度低,c地纬度较高,两地都在南半球,所以c地昼长将短于a地,B对。b地在极圈附近,没有出现极夜现象,C错。此后地球靠近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三个月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南半球是冬季。图中d所在区域在南回归线,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A错。冬季气温较低,B错。冬季河流是枯水期,C错。南半球冬季草木枯黄,野生动物迁徙到北半球,D对。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风向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受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有一夹角。高空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据此判断,A对。B、C、D错。
考点: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东亚和南亚地区某时期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
B.信风带形成的风向
C.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D.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风向
【小题2】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在远日点时,全球气压带、风带正向北移
B.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D.元旦前后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①风向是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的西南季风,所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对。
【小题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在远日点时,已经过了夏至日,全球气压带、风带正向南移,A错。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先北移,后南移,B错。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C对。元旦前后是1月1日左右,已经过了冬至日,向北移动,D错。
考点:季风环流形成,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民居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甲、图乙)和“四地年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图丙),回答1~3题。
1、图丙气候资料反映的是,①②③④四地一年中各月均温的变化幅度与年降水量的大致范围(如④地一年中月均温低则-20℃,高则10℃,年降水量在0mm~250mm)。据此推测照片中民居环境最可能出现在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该民居区最有可能位于
[? ]
A、东欧地区
B、南亚地区
C、北非地区
D、西亚地区
3、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地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
B、②地终年受西风控制
C、③地最大分布地区在南美洲
D、④地常爆发洪涝灾害
参考答案:1、C
2、B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有关下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 )
A.①图是南半球的反气旋
B.②图是北半球的反气旋
C.③图是北半球的气旋
D.④图是南半球的气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图气流顺时针向外辐散,为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图气流时顺针向里辐合,为南半球的气旋;④图气流逆时针向外辐散,为南半球的反气旋;而③图气流逆时针向里辐合,为北半球的气旋。故选C。
考点: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