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关于福州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B.在春、秋分时,昼夜等长
C.白昼最长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同一天
D.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故福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A错误;春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B正确;福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夏至日时,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正确;福州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故属于北温带,故D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尤其是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四幅图中,表示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经过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故C图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进而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示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是地球饶日公转示意图,当地球从B运行到D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B.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C.浙江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D.北京的昼长大于夜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地球从B运行到D时,即从3月21日到9月23日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变慢后变快,因为过远日点(7月初);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先向北移动,6月22日过后向南移动;浙江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由于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因此北京的昼长始终大于夜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即可作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A、B、C、D四点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对应的位置,时间(节气)。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球自转周期记为360°,时间记为23时56分4秒,这是以何为参照物的时间:
A.太阳
B.月球
C.地球自身
D.天空中的某一恒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以恒星为参照,自转了360°,周期为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360°59"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D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况,注意区别恒星日和太阳日,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如图所示,图中圆圈表示某条纬线,A点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此回答下题。

若A点的地理坐标为(70°N,50°E),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B点为 A点通过地心的对称点,则B点的纬度和北京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A.70°S 20°
B.20°S 20°
C.20°N 70°
D.70°S70°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据题意做出下图,A点的地理坐标为(70°N,50°E), B点为 A点通过地心的对称点,则B点坐标为(70°S,130°W),排除BC;A点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则太阳直射点为20°N,北京纬度为40°N,太阳直射点和北京纬度差20°,则太阳高度差20°,直射点为90°,则北京为90°-20°=70°,本题也可以直接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