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因无天敌,环境又好,10年后繁衍到1000只,20年后到了6000只,然后又过了3年调查时发现只剩下42只。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气候恶劣,大批驯鹿冻死?
B.大量捕杀,人为原因造成
C.过度繁殖,饥饿而死 ?????
D.漂洋过海,迁移到其他地方
11.正常情况下,该地区的驯鹿数量虽有波动但会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具有生产功能???????
B.具有平衡功能
C.具有统一的演化进程?
D. “牵一发而动全身”
2、单选题 ??? 《孟子·滕文公》记载:“周公相武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上述史实表明,夏商时期,我国野象曾经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梁山、陕北一线。春秋时代以后,中国野象分布渐由华北地区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回答1—2题。
1、动物的生存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着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综合性
2、夏商时期,华北地区可能的地理现象是
[???? ]
A、气候比较暖湿
B、有大片草原分布
C、多沙尘暴天气
D、海平面比现在低
3、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小题。
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2.沿箭头b方向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度地带性规律
B.纬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E.热量
F.水分
G.人类活动
H.海拔高度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属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也是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防护林网建设速度滞后,植被破坏严重,从而导致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现在,河西走廊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工程。
(1)甘肃河西走廊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当地气候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条件是____、____,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
(2)完成“人为原因导致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因果关系图”:
过度垦荒→____破坏→沙源增多→____严重→土地荒漠化
5、单选题 读图回答:

小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