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4分)
地区
|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
甲
|
|
|
乙
|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
|
丙
|
| 旱涝灾害频繁
|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请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2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空1分)
地区
最主要的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东北平原,乙位于新疆,丙位于江淮地区,其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分别是东北平原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新疆夏季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水源不足;江淮地区光热水充足,旱涝灾害频繁。第(2)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从自然因素上分析与区域内的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多有关,发展潜力不足;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数量增加、工业化、城市第等造成耕地面积减小、大面积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已经转向单位产值更高的花卉、蔬菜等。第(3)题,西部的积极意义,如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还牧提供粮食保障,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状况,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的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区域产生的影响,试题综合性较强,强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2.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可能是3.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的整治措施有
A.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B.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C.气候越来越干旱
D.下游缺少植被的保护
E.库区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F.地下水位上升
G.水库的防洪能力丧失
H.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I.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管理,严禁上游地区使用塔里木河河水
G.建立防止流域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早期预警系统
大力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参考答案:1. B
2. D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分析,水库建成后,则由于水库蓄水使上游的灌溉用水量增大,而导致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
2.水库干涸、水资源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位下降;下游植被枯萎,而易造成土地荒漠化。该地区的水库的主要功能是蓄水,该地区气候干旱,基本没有防洪功能。故选D项。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水资源不足是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最大特征,故塔里木河流域的整治措施是针对水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河流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材料和题干基本信息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2.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3.结合图②分析图③中形成工业总产值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E.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F.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G.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H.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I.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G.西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
参考答案:1. B
2. C
3. A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网和事物轮廓判断,①主要位于德国,②主要位于湖南省。两图中河网密集,水源充足;湖南位于南方地区,四季分明,冬季温和;德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湖南煤炭资源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状况。德国自然增长率低,出现人口负增长;德国南部以电子工业为主,但湖南主要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②区域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为商品粮基地;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慢。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通过图③分析,该区域东部地区工业产值高,西部产值低。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素质高。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的互补性体现在
A.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而东盟各国资源相对丰富
B.中国劳动力成本高,而东盟各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C.东盟各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而中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较大
D.东盟各国技术水平较高,而中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资金充足,需要大量的资源,而东盟各国资源相对丰富,资金不足,A对。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并不高,B错。东盟各国国家小,人口少,国内市场不能说巨大,而中国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都较大,不是依赖国外市场。C错。东盟各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较低,不是技术水平高,D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多选题 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B、赤道从北部穿过,适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C、水产品在当地饮食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D、在低洼易涝地区天然形成众多的“基塘”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